苛政猛虎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苛政猛虎的意思苛政猛虎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苛政猛虎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苛政猛虎
拼音: kē zhèng měng hǔ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紧缩式
解释: 苛政:残暴地统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还要凶恶暴虐。

语法: 作定语、宾语;形容政治的残暴。
典故出处: 续范亭《老妇行》:“军阀盗贼真可恶!苛政猛虎向谁诉?"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苛政猛虎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政苛猛于虎,是论语中的故事吗?

苛政猛于虎出自于《十三经注疏》《礼记·檀弓下》,作者是戴圣编,为孔子对弟子的教育言论,后世多用于比喻赋役沉重。

创作年代:战国

作品出处:礼记·檀弓下

文学体裁:散文

作者:戴圣编

作品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作品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 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

相关简介

这篇文章出自《礼记》。《汉书·艺文志》著录《礼记》有一百三十一篇,班固自注说:“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到汉代,戴德传《礼记》八十五篇,称《大戴礼》,今佚存四十篇。戴圣传《礼记》四十九篇,称《小戴礼》,即《礼记》。所以《礼记》的作者,最初应是孔子的弟子及后学者,经世代相传授,至汉代时戴圣始成书。戴圣,梁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南)人,汉宣帝时做过博士(掌古今史事待问和书籍典守的官)、九江太守,为汉初鲁人高堂生的五传弟子,师承后仓,又传《礼记》于桥仁、杨荣。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主旨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主旨。一阵雷雨过后小水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一粒一粒的爬在荷叶上晒太阳。有些荷叶是斜过来小水珠叭嗒叭嗒地落在池塘里过一会儿就没有了声音。蜻蜓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它落在莲蓬上莲蓬就更加充满生机。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①,使子路问之②,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④:“然。昔者吾舅死于虎⑤。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不食嗟来之食⑥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⑦,贸贸然来⑧。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⑨!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未来能建设-一个没有君主统治,人人平等自由、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的美好心愿,从侧面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主旨,主要讲,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伤心的事吧?二则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

这个问题的参考答案:

《礼记.檀弓》一则:

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伤心的事吧?”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严酷繁重的赋。”孔子说:“学生们记住,严酷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二则:

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译文: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

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

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原文为: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2、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贡前去询问。子路走到女子身旁,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人。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我怎能不伤心呢?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征税啊。孔子沉默了一会,对学生们说:你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害人啊!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概括

黑夜老虎的成语?

黑夜老虎的成语:

将门虎子、龙精虎猛、虎口残生、

苛政猛虎、虎穴得子、虎头燕颔、

如虎得翼、虎啸风生、虎视眈眈、

九关虎豹、笑面老虎、擒龙缚虎、

虎口逃生、鲸吞虎噬、虎步龙行、

龙骧虎峙、盘龙卧虎、虎威狐假、

帮虎吃食、羊入虎口、纵虎出匣、

豕虎传讹、与虎谋皮、燕颔虎头、

断蛟刺虎、鸱视虎顾、虎啸狼号、

龙战虎争、稀里马虎、虎穴龙潭、

酒龙诗虎、猛虎离山、虎头燕额、

龙腾虎跃、虎跃龙骧、饿虎扑食、

饿虎攒羊、

黑不溜秋 夜以继日 老有所乐 虎口拔牙。

因人之心是无为观念吗?

“无为”是相对的,针对“有为”。

老子所处的时代,列国争城掠地,贵族骄奢淫逸,苛政甚于猛虎,法令多如牛毛,人民怨声载道,暴动彼伏此起,这些都是君王的“有为”所致。

所以,老子劝诫他们“无为”。

时至今日,“无为”也可用于我们普通人。顺从本心,顺应自然,不强求,不妄想。“无为”境界,依旧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状态。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句话有什么寓意?求解?

武昌之名源于三国。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末帝孙皓从建业(今南京)迁都武昌(今鄂州),达官贵人怨声载道,左丞相陆凯用“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在建业死,不止武昌居”上奏章极力劝阻.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这是三国时代东吴流行于今南京一带的民谣。它反映出以建业为中心的长江下游人民,不愿用大量的人力和物资,逆流而上供应武昌(今湖北鄂州市)的东吴朝廷;同时说明作为东吴政权支柱的江东大族,如吴郡的顾氏、陆氏、朱氏和张氏,阳羡(今宜兴市)的周氏,吴兴(今湖州市的沈氏等,也不愿离开他们的势力范围过远。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孙权虽然于公元221年决定建都于鄂”,将鄂县改称为武昌”,并且于公元229年在那里称帝,但虽然在江东大族的强烈要求下还都建业。同样,东吴后主孙皓于公元265年又一次执意迁意迁都武昌,结果也遭到举国上下更强烈的反对,不得不再次还都建业。这一情况说明,到了东吴埋藏,建业地区已经在为众所公认的南方中心。东吴以后,东晋和宋、齐、梁、陈等王朝都相继在这里建都,历史上称为六朝”(公元229~589年)。 东吴甘露元年(公元二六五年),末帝孙皓欲再度从建业(南京)迁都武昌。左丞相陆凯上疏劝阻,疏中引用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两句“单谣”。 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出自魏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吴孙皓初童谣》,其古诗全文如下: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翻译】

孙皓,三国时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即位不久,迁都武昌,劳民动众,怨声载道,东吴百姓坚决反对迁都。269年,孙皓还都建业。这首童谣记录了这个历史事实。

【赏析】

《吴孙皓初童谣》仅短短四句,却从中透露出了人民的苦难、怨恨和不平。童谣正是通过向往建业、远避武昌这种直率的语言责孙皓。以宁死而不愿留居武昌的激愤之声,揭露了当时“苛政猛虎”的血淋淋社会现实,控诉了孙皓集团的滔天罪恶,抗议了他们的胡作非为。这首民谣应该看作是弱势群体挑战强权的决心书和生死状。

满意请采纳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出自魏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吴孙皓初童谣》,其古诗全文如下: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翻译】孙皓,三国时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即位不久,迁都武昌,劳民动众,怨声载道,东吴百姓坚决反对迁都。269年,孙皓还都建业。这首童谣记录了这个历史事实。【赏析】《吴孙皓初童谣》仅短短四句,却从中透露出了人民的苦难、怨恨和不平。童谣正是通过向往建业、远避武昌这种直率的语言责孙皓。以宁死而不愿留居武昌的激愤之声,揭露了当时“苛政猛虎”的血淋淋社会现实,控诉了孙皓集团的滔天罪恶,抗议了他们的胡作非为。这首民谣应该看作是弱势群体挑战强权的决心书和生死状。

苛税猛如虎是什么意思?

“苛税猛于虎”是指苛捐杂税比猛虎都厉害,形容税重。

苛政猛虎其他应用

组词

苛组词政组词猛组词虎组词

笔顺笔画

苛笔顺笔画政笔顺笔画猛笔顺笔画虎笔顺笔画

近义词

苛近义词政近义词猛近义词虎近义词

反义词

苛反义词政反义词猛反义词虎反义词

苛政猛虎成语接龙

正接

虎不食儿虎豹狼虫虎步龙行虎变龙蒸虎斑霞绮,林籁泉韵虎背熊腰虎豹豺狼虎超龙骧虎毒不食儿虎斗龙争虎党狐侪虎荡羊群虎符龙节虎父无犬子虎虎有生气虎踞鲸吞虎据龙蟠虎踞龙盘虎踞龙蟠虎口拔须虎口扳须虎口拔牙虎口残生虎口夺食虎窟龙潭虎窟狼窝虎口逃生虎口余生虎略龙韬虎落平川虎落平阳虎狼之国虎狼之势虎狼之威虎狼之心虎皮羊质虎入羊群虎兕出柙虎视眈眈虎视耽耽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虎瘦雄心在虎视鹰瞵虎视鹰扬虎头虎脑虎跳龙拿虎头蛇尾虎头鼠尾虎头上捉虱子虎体熊腰虎体鹓斑虎体元斑虎体原斑虎头燕额虎头燕颔虎尾春冰虎威狐假虎卧龙跳虎穴得子虎啸风驰虎啸风生虎啸狼号虎穴龙潭虎啸龙吟虎咽狼餐虎咽狼吞虎跃龙骧虎掷龙拿虎踪猫迹

反接

没有可接的成语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苛政猛虎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巴人下里持人长短断珪缺璧倒海移山底死谩生带着铃铛去做贼犯颜进谏攻城夺地胡言汉语净几明窗洁言污行来而不往非礼也滥官酷吏名实不副怒从心上起倾耳而听气壮理直使臂使指天官赐福痛毁极诋拖泥带水万古流芳无所不可歪歪扭扭下笔便就细针密缕一钵一瓶运筹画策异乎寻常引人瞩目逸游自恣坐而待弊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kezhengmenghu16599.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