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所哉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得其所哉的意思得其所哉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得其所哉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得其所哉
拼音: dé qí suǒ zāi
频率: 常用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动宾式
解释: 得:取得;所:所处;哉:语气助词。得到了合适的地方;形容十分得意。

语法: 作谓语、宾语;指得到所需要的。
典故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上》:“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载!"
成语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这一下‘老油条’遇着‘老油条’,彼此~。"
英文翻译: find one‘s proper place <feel at home after proper arrangements are made>

得其所哉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得其所哉,得其所在”什么意思?

意思: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或得到理想的安置,也形容因某事而称心快意的情绪。

出处:《孟子·万章上》《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小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

得其所哉 翻译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政治家,他从政二十多年,把郑国治理得很有成绩。

关于子产,流传着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据说有一次,有人送了一条活鱼给子产,子产便叫主管池塘的人把它畜养在池塘里。

那人表面答应后却把鱼煮来自己吃了,并回禀子产说:按照您的吩咐,我把鱼放到了池塘。

刚放进池塘里时,它还要死不活的;一会儿便摇摆着尾巴活动起来了;突然间,一下子就游得不知去向了于产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

”那人从子产那里出来后说:“谁说子产聪明呢?我明明已经把鱼煮来吃了,可他还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

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扩展资料《孟子.万章篇上》载: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得其所哉!

春秋时,有人送给郑大夫子产几尾活鱼,子产叫主管池塘的人养在池塘里,那人把鱼吃了,回来报告说:鱼刚放进去时,不大舒展,过了一会,渐渐活跃起来,游来游去,最后悠然自得地钻进深水去了。

子产说:得其所哉!

原意是鱼得到了适合的场所,后用来表示事情安排得当,合乎人的心愿。

老舍《老张的哲学》一四他的庶务!

掌柜的当庶务叫作得其所哉!

述宾 得到满意的境地。

《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 得其所哉!

陶渊明的《读u003c山海经u003e(其一)》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和主要内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山海经》十八卷,多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王充《论衡》和《吴越春秋》都说这书是大禹治水时命伯益记录而成,不可信,鲁迅认为是古代的巫书(见《中国小说史略》),晋郭璞曾为该书作注并题图赞,陶潜读的“山海图”,就是这种有图赞的《山海经》。《读山海经》“凡十三首,皆记二书(《山海经》及《穆天子传》)所载事物之异。而此发端一篇,特以写幽居自得之趣耳。”(元刘履《选诗补注》)其实,这首诗不但可见陶潜的生活乐趣,还反映了其读书态度及其诗歌创作之艺术极诣。陈仲醇就说:“予谓陶渊明诗此篇最佳。咏歌再三,可想陶然之趣。‘欲辨忘言’(指《饮酒》)之句,稍涉巧,不必愈此。”(《陶诗汇评》引)。诗共十六句一韵到底,然大体四句可为一解。

一起先从良辰好景叙开,结穴到“得其所哉”的快乐。“孟夏”四月,是紧接暮春的时序。“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与陈伯之书》),到四月,树上的杂花虽然没有了,但草木却更加茂密,蔚为绿阴。“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扶疏”便是树木枝叶纷披的样子,陶氏山居笼在一片树阴之中,这是何等幽绝的环境。鸟群自然乐于到这林子中来营窠。“众鸟欣有托”一句,是赋象。然而联下“吾亦爱吾庐”之句,又是兴象——俨有兴发引起的妙用。“欣托”二字,正是“吾亦爱吾庐”的深刻原因。不是欣“吾庐”之堂华而宅高,而是如同张季鹰所谓:“人生贵得适意尔”。渊明此时已弃“名爵”而归来,于此“衡宇”(陋室)中,自可“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他已感到今是昨非,得其所哉。“吾亦爱吾庐”,平平常常五个字,饱含有欣喜之情和无穷妙理。诗人推己及物,才觉得“众鸟”“有托”之“欣”。故“众鸟”一句,又可视为喻象。比较诗人自己的“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咏贫士》)二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更能反映陶渊明得到心理平衡的精神状态,“观物观我,纯乎元气”(沈德潜《古诗源》),颇有泛神论的哲学趣味,大是名言。

紧接诗人就写“吾”在“吾庐”的耕读之乐及人事关系。“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二句值得玩味的,首先是由“既已”、“时还”等钩勒字反映的陶潜如何摆放耕种与读书之关系。显然,耕种在前,读书其次。这表现了诗人淳真朴质而富于人民性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热爱生产劳动,正是陶渊明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到孟夏,耕种既毕,收获尚早,正值农闲,他可以愉快地读书了。当然他还不是把所有的时间用来读书,这从“时还”二字可以体味。然而正是这样的偷闲读书,最有读书的兴味。关于陶潜是否接待客人,回答应是肯定的。他生性是乐群的人,“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移居》)便是他的自白。《宋书·隐逸传》则云:“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但如果对方有碍难而不来,他也不会感到遗憾。这种怡然自得之乐,比清人吴伟业《梅村》诗句“不好诣人贪客过”还要淡永。读者正该从这种意义上来理解“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这里,诗人信笔拈来好句,无意留下难题,使后世注家有两种完全对立的解会。一种认为这两句都为一意:“居于僻巷,常使故人回车而去,意谓和世人很少往来”(《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注);另一种认为两句各为一意:“车大辙深,此穷巷不来贵人。然颇回(召致)故人之驾,欢然酌酒而摘蔬以侑之。”(王士祯《古学千金谱》)无论哪一说,都无害渊明诗意。但比较而言,后说有颜延之“林间时宴开,颇回(召致)故人车”参证,也比较符合陶潜生活的实际情况。盖“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也,虽然“门虽设而常关”的情况也有。

如从“次写好友”(吴菘《论陶》)一说,则以下就是写田园以时鲜待客,共乐清景了。“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二句极有田园情趣。农村仲冬时酿酒,经春始成,称为“春酒”(《诗经·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初夏时节,正好开瓮取酌。举酒属客,不可无肴。诗人却只写“摘我园中蔬”,盖当时实情有此。四月正是蔬菜旺季,从地中旋摘菜蔬,是何等新鲜惬意的事。而主人的一片殷勤欣喜之情,亦洋溢笔端。“欢言”犹“欢然”。“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乃即景佳句,“微雨”“好风”的“好”“微”二字互文,即所谓和风细雨。风好,雨也好,吹面不寒,润衣不湿,且俱能助友人对酌之兴致。在很容易作成偶句的地方,渊明偏以散行写之,雨“从东来’、风“与之俱”,适见神情萧散,兴会绝佳,“不但兴会绝佳,安顿尤好。如系之‘吾亦爱吾庐’之下,正作两分两搭,局量狭小,虽佳亦不足存”(王夫之《古诗评选》),盖中幅垫以写人事的六句,便见“尺幅平远,故托体大”。

诗人就这样次第将欣托惬意、良辰好景、遇友乐事写足味后,复落到“时还读我书”即题面的“读山海经”上来,可谓曲终奏雅。“泛览周王传,流览山海图”,虽点到为止,却大有可以发挥之奥义。盖读书,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一是出于现实功利目的,拼命地读,由于压力很大,有时得“头悬梁,锥刺股”,可名之为“苏秦式苦读”。一是出于求知怡情目的,轻松地读,愉悦感甚强,“乐琴书以销忧”(《归去来兮辞》)、“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辄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可名之为“陶潜式乐读”。陶渊明“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虽读经书,已有“乐读”倾向。而在归园田居后,又大有发展。这里读的就不是圣经贤传,而是《山海经》、《穆天子传》(“周王传”)。《山海经》固然是古代神话之渊薮,而《穆天子传》也属神话传说(《晋书·束晢传》载“太康二年(221),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数十车。”中有《穆天子传》五篇,叙周穆王驾八骏游行四海之事)。它们的文艺性、可读性很强。毛姆说:“没有人必须尽义务去读诗、小说或其它可以归入纯文学之类的各种文学作品。他只能为乐趣而读。”(《书与你》)可以说陶潜早就深得个中三昧。你看他完全不是刻苦用功地读,也不把书当敲门砖;他是“泛览”、“流观”,读得那样开心而愉快,读得“欣然忘食”——即“连饭也不想吃”(贾宝玉谓读《西厢记》语),从而感到很强的审美愉悦。同时,他有那样一个自己经营的美妙的读书环境,笼在夏日绿荫中的庐室,小鸟在这里营窠欢唱,当然宜于开卷,与古人神游。他的读书又安排在农余,生活上已无后顾之忧。要是终日展卷,没有体力劳动相调剂,又总会有昏昏然看满页字作蚂蚁爬的时候。而参加劳动就不同,这时肢体稍觉疲劳,头脑却十分好用,坐下来就是一种享受,何况手头还有一两本毫不乏味、可以消夏的好书呢。再就是读书读到心领神会处,是需要有个人来谈上一阵子的,而故人回车相顾,正好“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呢。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它直接地,是承上“泛览”“流观”奇书而言。孟夏日月几何?就是人生百岁,也很短暂。如何可以“俯仰终宇宙”呢?(《淮南子·齐俗》:“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此五字之妙,首先在于写出了“读山海经”的感觉,由于专注凝情,诗人顷刻之间已随书中人物出入往古、周游世界,这是何等快乐。就陶潜有泛神论倾向的人生哲学而言,他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精神上物我俱化,古今齐同,这是更深层的“俯仰终宇宙”之乐。就全诗而言,这两句所言之乐,又不仅限于读书了。它还包括人生之乐,其间固然有后人所谓“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安于所适的快乐;是因陶潜皈依自然,并从中得到慰藉和启示,树立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的缘故。在传统上,是继承了孔子之徒曾点的春服浴沂的理想;在实践上,则是参加劳动,亲近农人的结果。是一份值得重视的精神遗产。

虽然不乏要言妙道,此诗在写法上却纯以自然为宗。它属语安雅,间用比兴,厚积薄发,深衷浅貌,在节奏上舒缓适度,文情融合臻于绝妙。故温汝能《陶集汇评》有云:“此篇是渊明偶有所得,自然流出,所谓不见斧凿痕也。大约诗之妙以自然为造极。陶诗率近自然,而此首更令人不可思议,神妙极矣。”

形容被吓得害怕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被吓得害怕的成语有:惶恐不安 毛骨悚然 心惊肉跳 惶惶终日 胆战心惊 寒心酸鼻 心惊胆战 惊慌失色 惊天动地 惊心动魄 惊魂未定 惊弓之鸟 大惊失色 畏缩不前 触目惊心 心有余悸 失魂落魄

失魂落魄【shī hún luò pò】

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释义: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近义词:丢魂失魄、六神无主、心惊胆落、魂不守舍、魂不附体、销魂夺魄

反义词:悠然自得、泰然自若、八面威风、得其所哉、镇定自若

例句:

1.那小伙子失魂落魄的,他们让他当勤务兵,在旅部伺候开饭。

2.霹雳虽然只击倒一人,但更多的人被吓得失魂落魄。奥维德

3.他弯下身躯,盯着他,满脸凶相,令人失魂落魄,毛骨悚然。

4.禁不起失败的打击,他整天蓬头垢面,失魂落魄。

5.接到女友的信后,他就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上班根本心不在焉。

6.穿过过道时,他母亲的声音将他从愤怒的失魂落魄中唤醒。

7.他就像那样失魂落魄地写着,跟周围的世界离奇地脱了节。

8.突来的一阵爆炸巨响,把所有人吓得失魂落魄,惊慌失措。

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近义词:胆战心惊、惊心动魄、毛骨竦然、心惊肉跳、心惊胆跳

反义词:镇定自若、无所畏惧、面不改容

1.光听你讲的故事就已令人毛骨悚然,更不用说亲身经历了。

2.他弯下身躯,盯着他,满脸凶相,令人失魂落魄,毛骨悚然。

3.如果你不喜欢针的话,这个过程是令人毛骨悚然的。

4.道路交通安全可能不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投资。

5.目瞪舌挢目瞪舌强毛发倒竖毛骨悚然目怔口呆。

6.每次看"步步惊魂"的影集时,总是越看越觉得毛骨悚然。

7.细想法医等人为何需要这些生卒数据可能有点令人毛骨悚然。

8.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森林里几声野兽的嘶鸣令人毛骨悚然。

得其所哉其他应用

组词

得组词其组词所组词哉组词

笔顺笔画

得笔顺笔画其笔顺笔画所笔顺笔画哉笔顺笔画

近义词

得近义词其近义词所近义词哉近义词

反义词

得反义词其反义词所反义词哉反义词

得其所哉成语接龙

正接

没有可接的成语

反接

安闲自得不可多得楚弓楚得楚弓复得寸利必得超然自得垂手可得垂手而得多劳多得反手可得顾盼自得毫无所得解人难得咎有应得疾走先得疾足先得捷足先得开卷有得哭笑不得临财苟得老虎屁股摸不得名不虚得妙手偶得七开八得千虑一得器满意得情趣相得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求之不得人才难得失而复得神领意得神色自得贪多务得泰然自得陶然自得恬然自得唾手而得探手可得唾手可得陶陶自得心安理得心满意得欣然自得轩轩甚得欣欣自得逍遥自得杳不可得一蹴而得一举两得意满志得意气相得意气自得怡然自得悠然自得一无所得扬扬自得洋洋自得优游自得悠游自得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愚者千虑,亦有一得志满气得逐兔先得罪有应得自业自得志在必得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得其所哉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壁立万仞愁肠九回彩云易散鼎铛玉石道殣相属斗智斗勇对症下药风云际会豪干暴取豪情逸致疾雷不及塞耳来之不易猫鼠同处被发阳狂皮伤肉绽鹊返鸾回秋风团扇浅希近求弃之敝屣山川米聚顺风驶船同心合胆天下奇闻通幽洞冥投传而去温柔敦厚玄关妙理匣剑帷灯形夸骨佳一壶千金遥遥相对自爱不自贵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deqisuozai6385.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