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正谏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直言正谏的意思直言正谏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直言正谏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直言正谏
拼音: zhí yán zhèng jiàn
频率: 生僻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用正直的话极力规劝。

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典故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成语示例:《北史·魏纪·肃宗孝明帝》:“其有~之士,敢决徇义之夫,二十五日,悉集华林东门,人别引见,共论得失。"
英文翻译: 

直言正谏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向我举荐才能出众、品行端方,能以正直的言论进谏的人。

开头的“及”是并且的意思,因为这句话取自汉武帝的《罪己诏》,这句句话前面也有“及”开头的句子,陈述的几点都是并列的关系,所以这里的“及”是并且。

直言什么四字成语?

直言什么成语有:直言不讳、直言贾祸、直言取祸、直言正谏、直言切谏、直言无隐、直言正色、直言无讳、直言骨鲠、直言极谏、直言谠议、直言正论、直言尽意、直言危行、直言勿讳。

直言不讳的意思:说话直爽,毫不隐讳。

拼音:[zhí yán bù huì]

出处:《晋书·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例句:一个青年人,应该襟怀坦白,热情爽朗,勇于直言不讳。

直言不讳。

直言不讳(zhí yán bù huì),汉语成语。意为: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出自《晋书·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成语故事】公元383年,东晋军在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军,孝武帝命刘波坐镇北方。刘波身患重病,估计不久就要离开人世,已经无能为力了。他上一道奏疏,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情况与治国建议讲出来。

成语:直言不讳 [zhí yán bù huì]

直言不讳,汉语成语,拼音是zhí yán bù huì,注音是ㄓㄧˊ ㄧㄢˊ ㄅㄨˋ ㄏㄨㄟˋ,意思是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形容一个人说话毫无隐瞒。出自《晋书 刘波传》。

近义词:毋庸讳言、和盘托出、直来直去

反义:噤若寒蝉、遮三瞒四、旁指曲谕

以直言谏其父谏的意思?

谏-释义:规劝

此句意思就是:对他的父亲诚挚直率地进行规劝。

直言:诚挚地和直率地说。

原文: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

译文:杨凝式(书法家)对他的父亲直言相谏,他的气节在艰难危险的时候显现出来。李建中性格安静谨慎,温文尔雅,喜欢他的书的人也学习他的性格。

张纲之轮的解释?

成语,张纲埋车轮。比喻不畏权贵,直言正谏,敢于弹劾当权者。《后汉书·张纲传》:“其可称者,若朱云折槛以抗愤,张纲埋轮而献直。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文拯断皇亲:文拯指包拯。出自《包公案》第七十三回文拯断皇亲

直言极谏,是什么意思?

并且(向我)举荐才能出众、品行端方,能以正直的言论进谏的人,来纠正我做得不当的地方。

开头的“及”是并且的意思,因为这句话取自汉武帝的《罪己诏》,这句句话前面也有“及”开头的句子,陈述的几点都是并列的关系,所以这里的“及”是并且。

“朕”是古代帝王的自称,翻译时就是“我”。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后来都变成了汉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但是在这里,这两个词只是用来描述这些品质。

不逮的“逮”是“及,赶上”的意思,不逮就是“及不上,达不到,做得不当“的意思。

直言敢谏什么意思?

直截了当地进言敢于劝谏君主。出自《资治通鉴·唐纪》: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不已,鹞竟死怀中。

直言敢谏的意思是这个人非常直接,喜欢直接说出来,不管是多么不好听的话语都敢直言不讳

照镜子正衣冠是谁说的?

照镜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简单而又必要的动作,洗漱修剪、穿衣打扮、美容保洁等都离不开照镜子。甚至可以说,正是为了塑造自身美好形象,人类发明了镜子。而作为比喻的“照镜子”,指的是人们以特定的人或物为参照,对自己的思想言行进行检验和校正。正如塑造自身美好形象需要照镜子一样,关于“照镜子”,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显然,照好这三面“镜子”,利莫大焉。不过,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照镜子”的内容也应当与时俱进

照镜子 正衣冠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

以铜为镜的历史典故,出自《旧唐书魏徵传》,是唐太宗李世民对魏征的最高评价。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段话是是对魏征人生价值的评价,表示敢于直言的魏征,就是唐太宗对错的一面镜子。这个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典故,出自《旧唐书魏徵传》,可以说是李世民对魏征的最高评价了。

在唐超贞观十七年,敢于直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非常的难过,他流着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直言敢谏的魏征在病死之后,唐太宗非常的难过,就说出了以铜为镜的评价,直言魏征是自己对错的一面镜子。

这句话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如何理解照镜子”和正衣冠”为什么要照镜子因为照镜子才能正视自我、唐朝贞观十六年、坚持照镜子、唐太宗李世民,夫以铜为镜,,魏征死后。

"夫以铜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发现问题,可以明得失,可以明得失……常保此三镜,可以知兴。

历史上哪些巧言相劝的故事20字?

1、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

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

2,魏征直谏唐太宗: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

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

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

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3、触龙说赵太后:

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王位,因为年纪轻,故由太后执政。

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

当时的赵国,虽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辅佐,但国势已大不如前。

而秦国看到赵国正在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孝成王又年少无知,认为有机可乘,于是派遣兵将“急攻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密切的齐国增援。

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提出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

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候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

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苟无岁,何有民?尚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

但在这篇文章中,她溺爱少子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简直到了蛮横不讲理的地步,全不像一个开明君主的样子,这才引出了触龙说赵太后的一段故事。

4、褚遂良还陛下笏劝谏:

一日退朝,召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

遂良曰:“今日之召,多为中宫,上意既决,逆之必死。

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杀元舅及功臣之名。

遂良起于草茅,无汗马之劳,致位至此,且受顾托,不以死争之,何以下见先帝!

”绩称疾不入。

无忌等至内殿,上顾谓无忌曰:“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遂良对曰:“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

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

’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

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

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

上不悦而罢。

明日又言之,遂良曰:“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

武氏经事先帝,众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

万代之后,谓陛下为如何!

愿留三思!

臣今忤陛下,罪当死!

”因置笏于殿阶,解巾叩头流血曰:“还陛下笏,乞放归田里。

”上大怒,命引出。

昭仪在帘中大言曰:“何不扑杀此獠!

”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

5、谏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

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

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历史上巧言相劝的故事20字?

邹忌看到镜子觉得自己不好看,但是自己的妻子、奴仆和有求于己的客人,因为不同的原因都赞美自己好看。因此他领悟到齐王因赞美而受到了别人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最后齐王知错就改,齐国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都向他臣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

2,魏征直谏唐太宗: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3、触龙说赵太后:

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王位,因为年纪轻,故由太后执政。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当时的赵国,虽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辅佐,但国势已大不如前。

而秦国看到赵国正在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孝成王又年少无知,认为有机可乘,于是派遣兵将“急攻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密切的齐国增援。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提出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

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候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苟无岁,何有民?尚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但在这篇文章中,她溺爱少子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简直到了蛮横不讲理的地步,全不像一个开明君主的样子,这才引出了触龙说赵太后的一段故事。

4、褚遂良还陛下笏劝谏:

一日退朝,召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遂良曰:“今日之召,多为中宫,上意既决,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杀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于草茅,无汗马之劳,致位至此,且受顾托,不以死争之,何以下见先帝!”绩称疾不入。

无忌等至内殿,上顾谓无忌曰:“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遂良对曰:“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

上不悦而罢。明日又言之,遂良曰:“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经事先帝,众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

万代之后,谓陛下为如何!愿留三思!臣今忤陛下,罪当死!”因置笏于殿阶,解巾叩头流血曰:“还陛下笏,乞放归田里。”上大怒,命引出。昭仪在帘中大言曰:“何不扑杀此獠!”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

5、谏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

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直言正谏其他应用

组词

直组词言组词正组词谏组词

笔顺笔画

直笔顺笔画言笔顺笔画正笔顺笔画谏笔顺笔画

近义词

直近义词言近义词正近义词谏近义词

反义词

直反义词言反义词正反义词谏反义词

直言正谏成语接龙

正接

谏尸谤屠谏争如流

反接

笔笔直直秉公任直船到桥门自然直船到桥门自会直船到桥头自会直聪明正直尺枉寻直词正理直砥平绳直分文不直沽名卖直公平正直沽誉买直古之遗直好谀恶直坚忍质直举枉措直矫枉过直讦以为直口快心直理正词直挠曲枉直扭曲作直拗曲作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清廉正直气壮理直是非曲直事核言直史鱼秉直小枉大直以讦为直一钱不直忠果正直主明臣直众曲不容直纵曲枉直主圣臣直中通外直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直言正谏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笔底春风百结悬鹑贲军之将褒衣危冠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浮想联翩官报私仇苟全性命后悔何及画虎画皮难画骨阖门却扫怀珠抱玉旧病难医驾鹤成仙家见户说开后门匡救弥缝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炮筒子魄消魂散起早贪黑生死攸关天姿国色文修武偃享帚自珍有利可图应弦而倒知过必改罪该万死着人先鞭中正无私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zhuanyanzhijian40554.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