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为徒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与古为徒的意思与古为徒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与古为徒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与古为徒
拼音: yǔ gǔ wéi tú
频率: 生僻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古:古人,古代;徒:同类人。同古人做朋友。借古讽今或推崇古人。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典故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人间世》:“内直者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与古为徒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遗世独立,与古为徒”为何意?

这两句一般是分别出现的,遗世独立出自《赤壁赋》,与古为徒出自《庄子》。

要一起出现我查了下是出自朴安先生的杂感小集《馀墨》,原句是“独行其是,不计其他,与古为徒,遗世独立,蝉蜕尘秽之中,蜷曲斗室之内,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徒在此作“党徒,同类或一派”解,这话意思就是和古人一派(古人一般是高尚的象征),不与尘世(一般是市井,俗气等象征)同流合污。

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意思?

(常常)引用现成的话语和古人看齐的人,(是)和古人做朋友。

以古为徒什么意思?

与古为徒 (yǔ gǔ wéi tú)

解释:徒:同类的人,和古人作朋友。

出处:《庄子·人间世》

以文会友与古为徒什么意思?

“以文会友”就是“以彼此所写的文章(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相互结识、成为朋友。

”“与古为徒”就是“拜古代圣人为师,向古人学习。

刘熙载艺概原文与译文

原文:

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

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者所有事也。天,当观于其章;古,当观于其变。

周篆委备,如《石鼓》是也。秦篆简直,如《峄山》、《琅邪台》等碑是也。其辨可譬之麻冕与纯焉。

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皆为小篆。而高、敬之书,迄无所存,然安知不即杂于世所传之小篆中耶?卫恒《?书势》称李斯篆,并言:“汉?建初中,扶风?曹喜少异于斯,而亦称善。”是喜固伟然足自立者。后世乃传有喜所书之《大风歌》,书体甚非古雅,不问而知为伪物矣。

玉筯之名,仅可加于小篆,舒元舆谓“秦丞相斯变仓颉籀文为玉筯篆”是也。顾论其别,则颉籀不可为玉筯;论其通,则分、真、行、草,亦未尝无玉筯之意存焉。

译文:

圣人作《易),取法万物形象以充分表达心意。心意,先于天时而行事,书法的主体呢;形象,后于天时而行事,书法的施行呢。

与天时充当门徒,与古人充当门徒,皆学书整个的事呢。天时,应当察看于其采色;古人,应当察看于其变化。

大篆详尽完备,如《石鼓》就是。小篆简朴质直,如《峰山》、《琅邪台》等碑就是。其区别可以比喻于麻布帽与缠束。

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都是小篆。而高、敬的书法终于无所存留,但怎知不就夹杂在世上所流传的小篆中呀?卫恒的《书势》称扬李斯的篆书,并说“汉建初年间、扶风曹喜稍不同于李斯,而也称善”,因此曹喜本来一卓异超群足以依靠自己力量有所建树的。后世乃传有曹喜所书写的《大风歌》,书体很不古朴雅致,不问而知是伪物了。

玉箸的名称仅可施加于小篆,舒元舆说:“秦水相李斯变通古文和大篆成玉箸篆”就是呢。论其区别,则古文、大篆不可以成玉箸;论其相同,则分、真、行、草书,也并非没有玉箸的笔意存在吧。

玉筯在前,悬针在后。自有悬针,而波、磔、钩、挑由是起矣。悬针作于曹喜,然籀文却已豫透其法。

孙过庭《?书谱》云:“篆尚婉而通。”余谓此须婉而愈劲,通而愈节,乃可。不然,恐涉于描字也。

篆书要如龙腾凤翥,观昌黎歌《石鼓》可知。或但取整齐而无变化,则椠人优为之矣。篆之所尚,莫过于筋,然筋患其弛,亦患其急。欲去两病,?笔自有诀也。

玉筋在前,悬针在后。自有悬针,而波、磔、钩、挑由此开始了。悬针作于曹喜,但描文却已预先透露其法。

孙过庭的《书谱》说:.“篆书重视婉转而圆通。”我以为此必须婉转而愈遒劲,圆通而愈坚节,才可以。不然,恐怕人于描成的字了。

篆书要如龙腾凤翥般健劲飞举回旋多姿,观看昌黎歌唱的《石鼓》可知。有人只取整齐而无变化,则刻字工人绰有余力的呢。篆书之所重视,莫过于筋脉相连有势,但筋脉相连有势担心运笔松弛,也担心运笔急躁。想要去掉两种毛病,越笔自有诀窍呢。

兴古为徒是什么意思?

与古为徒(yǔgǔwéitú)解释:徒:同类的人。

和古人作朋友。

出处:《庄子·人间世》:“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

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怀仁养德与古为徒是什么意思?

怀仁养德与古为徒是什么意思?

答---拼音:

yǔ gǔ wéi tú

解释:

古:古人,古代;徒:同类人。同古人做朋友。借古讽今或推崇古人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人间世》:“内直者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

语法:

与古为徒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借古讽今

基本信息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ㄩˇ ㄍㄨˇ ㄨㄟˊ ㄊㄨˊ

【简拼】:

YGWT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怀念以前的仁人志士修养无为而治的德性

与古为徒,意思是和古人作朋友

以古为徒的诗句?

1、“敦诗说礼中军帅,重士轻财大丈夫。常与师徒同苦乐,不教亲故隔荣枯。”——白居易《送陈许高仆射赴镇》

2、“晨背大河南辕。跋涉遐路漫漫。师徒百万哗喧。戈矛若林成山。旌旗拂日蔽天。”——曹丕《董逃行》

3、“乐与师徒共,欢从井邑盈。教通因渐染,人悦尚和平。”——李绅《到宣武三十韵》

4、“身非王者役,门是祖师徒。毕竟伊云鸟,从来我友于。”——齐己《独院偶作》

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1梅枝学雪随风转,烈风冰封暗香粘,莺歌广寒待宵绽,火树银花不夜天。猿啼两岸殷雷隐,东坡春宵值千金,气象轩轩独奇俊,绿柳才黄半未匀。

梅枝学雪随风转,烈风冰封暗香粘,莺歌广寒待宵绽,火树银花不夜天。猿啼两岸殷雷隐,向阳花木易为春,向阳花木易为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解释:徒:同类的人。和古人作朋友。

出处:《庄子·人间世》:“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借古讽今

李渔《十二楼》中,有一幢《三与楼》,为虞素臣所建。下层悬匾曰“与人为徒”,用以待人接物;中层悬匾曰“与古为徒”,用以读书临帖;上层悬匾曰“与天为徒”,用以泛览道经,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我自审不过中人之资,上不足以知天,下不足以知人,只好向故纸堆里讨讨生活,因截其中层之名为名。说明如上,聊志缘起。

所信者听也而听犹不可信原文?

所信者听也而听犹不可信原文如下:

所恨帝城人不识

信史不知无此史

者也之乎真太错

听风听雨随宜说

也解分风送客帆

而今不怕吹羌管

听懂我们的言语

犹有多情旧时句

不的夭红野水滨

可园不似清明近

信於形气所由根

希望我的解答可以解惑。

内篇·人间世原文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灾人。灾人者,人必反灾之。若殆为人灾夫。

且苟为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

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曰:“恶!恶可!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

“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其言虽教,谪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仲尼曰:“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也,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气息勃然于是并生心厉。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颜阖将傅卫灵公大子,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

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瞒,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楂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舐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斩之;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禅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

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餬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锺与十束薪。夫支离者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所信者听也,然听犹不可信”。这个故事的出处在《吕氏春秋》,是孔子和弟子颜回的一段对话,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鉴古通今是什么意思?

借古鉴今的意思:借助过去的历史,作为今天的借鉴。

借古鉴今的意思和知往鉴今的含义大致相同。

知往鉴今成语解释: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知往鉴今典故出处:明·无名氏《太平宴》第一折:“知往鉴今,驱曹荡吴,非同小可也。”

译文: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驱赶曹国,荡平吴国,十分重要,不能轻视。

扩展资料:

其他类似短语句子:

(1)与古为徒:徒:同类的人。和古人作朋友。

(2)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3)以古为鉴: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4)以古喻今:喻:说明。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5)以古非今: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6)借古喻今:借:假借;喻:比喻。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现实中的今人今事。

与古为徒其他应用

组词

与组词古组词为组词徒组词

笔顺笔画

与笔顺笔画古笔顺笔画为笔顺笔画徒笔顺笔画

近义词

与近义词古近义词为近义词徒近义词

反义词

与反义词古反义词为反义词徒反义词

与古为徒成语接龙

正接

徒陈空文徒读父书徒废唇舌徒费唇舌徒费无益徒负虚名徒费口舌徒呼奈何徒唤奈何徒劳无益徒乱人意徒劳往返徒劳无功徒托空言徒有其表徒拥其名徒有其名徒子徒孙

反接

多许少与丰取刻与孤立寡与将夺固与民胞物与目窕心与日不我与人取我与时不我与岁不我与色授魂与欲取姑与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与古为徒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安于盘石不瞽不聋鼻孔撩天半文不白变心易虑白鱼入舟残编裂简村歌社鼓出没不常从头到尾恩同再生伏首帖耳公道总在人心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科班出身屡次三番鲁斤燕削礼轻情意重买牛卖剑缺心眼儿三曹对案硕果仅存无机可乘玄黄翻覆悬鞀设铎熊腰虎背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刀两段雨淋日炙一十八般兵器诈奸不及擿埴索涂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6_geweixuan34342.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