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之音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郑卫之音的意思郑卫之音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郑卫之音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郑卫之音
拼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频率: 生僻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郑卫: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语法: 作宾语;指淫乐。
典故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成语示例:明·刘元卿《贤奕编·家闲》:“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未尝一经于耳。"
英文翻译: 

郑卫之音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郑卫之音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郑卫之音 “郑卫之音”,即郑、卫两国(个河南中部与东部)的民间音乐。

这一地区早期是商民族聚届区。

武王伐纣灭商后,将其一分为二,分别建立诸侯国,以监视殷商遗民,防其作乱。

但武王死后,三国勾结叛乱,周公旦率军镇压,并将该地分封于康叔(武王之弟),永久监管。

因此,可以说“郑卫之音”,实际上就是保留了商民族音乐传统的“前朝遗声”。

由于它表达感情的奔放、热烈和大胆,也内含着某种团聚意识,因而使独宗“雅乐”的周王室及其维护者常常加以排斥和否定。

郑、卫两国保存了丰富的民间音乐。

《诗经·国风》凡160篇,郑风、卫风合为31篇,约占五分之一。

各国“风”诗,多是短小歌谣,“郑风”、“卫风”中却有一些大段的分节歌,可以想见其音乐结构的繁复变化。

在一些反映民俗生活的诗篇中,常有对男女互赠礼物(《诗经·郑风·溱侑》)、互诉衷肠的爱情场面的描写,隐隐透露出一股浪漫气息,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正是因为这特色,才使能从铿锵鸣奏的“金石之乐”中听出钟律不齐,精通音乐的魏文侯(前446一前396在位),对孔子门徒子夏说了下面一段话:“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较魏文侯稍晚的齐宣王(前320一前302在位)则说得更坦率:“寡人今日听郑卫之音,呕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他们的评价,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对僵化凝固的雅乐的厌弃和对活泼、清新的俗乐的热爱。

相反,维护并力求恢复雅乐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则“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论语·阳货第十七》)。

系统反映儒家音乐思想的《乐记》里也说:“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正由于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居于极特殊的地位,“郑卫之音”便始终成为靡靡之音的代名词。

伐桂之斧的含义?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

砍毁人性的斧头。

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出 处:《吕氏春秋·本性》:“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一个音符是什么成语?

一个音符的成语是:靡靡之音。

靡靡之音的意思:柔弱颓废,让人委靡不振的音乐。

拼音:[mǐ mǐ zhī yīn]

出处:《韩非子·十过》:“乃召师涓;令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例句:有些歌舞厅不顾法律的规定,放些靡靡之音。

近义词:濮上之音、亡国之声、郑卫之音、北鄙之音、靡靡之声、亡国之音。

靡靡之音。

【解释】: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出自】:《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史记·殷本纪》:“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示例】:从此以后,以管弦的情绪代替了鼓的情绪,结果都是“~”。

◎闻一多《时代的歌手》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五音不全,靡靡之音。

一个音符不是成语,是偏正短语。

十五国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十五国风  十五国风,即西周时期即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是从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带有地方色彩的土风歌谣。

《国风》是《诗经》的组成部分。

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 王风 》、《 郑风 》、《齐风》、《魏风》、《唐风》、《 秦风 》、《 陈风 》、《桧风》、《曹风》、《豳风》等,共160篇,合称十五国风。

风,地方乐调,这一部分共选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乐调,称十五国风,共160篇,内容都是民歌,这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邺,镛,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其中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

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周室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十五国风——“风”的含义:  《诗大序》最早政治解释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  以风来比喻王者教化——唐代孔颖达从其说。

  宋代,郑樵的《六经奥论》始从音乐上来解释风:“风土之音曰风。

”  宋代朱熹也有类似的解释:“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  近代从郑朱之说,认为“风”即“土风”,即不同地区地方音乐。

  十五国风,即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目录:   南区--《周南》、《召南》、《陈风》   西区--《秦风》、《豳风》   北区--《魏风》、《唐风》   中区--《郑风》、《卫风》、《邶风》、《鄘风》、《王风》、《桧风》、《曹风》   东区--《齐风》  十五国风——“风”之“五大文学区域”:   1、南区----《周南》、《召南》、《陈风》:“二南,其地在南阳(今河南西南部、湖北北部)、南郡(今湖北江陵),二南之地后被楚国吞并,故有人称之为《楚辞》之源。

《二南》诗中,多表现女性劳动、恋爱、思夫等生活与情感,还有一些礼俗诗(贺新婚、祝多子等)。

陈地在今河南淮阳、柘城和安徽亳县一带。

《陈风》多半是关于恋爱婚姻的诗,《汉书??地理志》:‘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击鼓于宛丘之上,婆娑于枌树之下,有太姬歌舞遗风。

’二南与陈地最近南楚,受楚地南方文化之浸染最明显。

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故二南之诗,感物兴怀,引辞表旨,譬物连类,比兴二体,厥制亦繁,构造虚词,不标实迹,与二雅迥殊。

至于哀窈窕而思贤才,咏汉广而思游女,屈宋之作,于此起源。

”作品注重物色刻划,细致贴切;抒情真切,直率炽热;繁弦促节,多回旋往复之调。

”(注:引用网络资料)。

  2、西区----《秦风》、《豳风》:“秦国原居甘肃天水,后渐东扩,占据陕西一带,平王东迁后,西周王畿和豳地归秦所有。

《汉书??地理志》:“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

”《秦》诗中多尚武精神、杀伐之音,朱熹《诗集传》:“秦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死。

”清新朴素,简洁质实,刚毅健朗。

  3、北区----《魏风》、《唐风》:“魏在今山西芮城一带;唐在今山西中部,后改称晋。

朱熹《诗集传》:“唐风土瘠民贫,勤俭质朴,忧思深远。

""魏地狭窄,民俗俭啬。

”土地贫瘠,人民困窘,纤俭习事的地域特征与风尚,使其讽谕现实的精神尤为突出,多讽刺、揭露性的诗篇,自古学者称《魏》、《唐》多“变风”。

质朴率直,自然朗畅,多沉郁悲慨之气。

  4、中区----《郑风》、《卫风》、《邶风》、《鄘风》、《王风》、《桧风》、《曹风》:“邶和鄘都是卫邑名,同属一地,卫风之地在今河北磁县、濮阳,河南安阳、淇县、汲县、开封、中牟等地。

郑国的都城新郑,在今河南郑州一带。

王即王都的简称,平王东迁洛邑,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崔述《读风偶识》:“幽王昏暴,戎狄侵凌;平王播迁,家室飘荡”诗多有乱离悲凉之气。

曹在今山东西南菏泽、定陶、曹县一带,位于齐、晋之间。

桧在今河南密县一带,两个都是小国,存诗很少。

魏源《诗古微》:‘三河为天下之都会,卫都河内,郑都河南,故齐、晋图伯争曹、卫,晋、楚图伯争宋、郑,战国纵横争韩、魏。

……据天下之中,山河之会,商旅之所走集也。

……商旅集则货财盛,货财胜声色辏。

’《汉书??地理志》:‘土陿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

……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郑卫处商业中心,交通便利,文化心态较为开放,男女交往自由,相与咏歌,各言其情。

故郑卫之风尤多情诗,善于即景生情,委婉细腻,情真意切。

重利轻义、游媚富贵的风习,又使郑卫犹多弃妇冤妇之调。

另一类风诗,或抒黍离之悲,或刺昏君无道,感叹世事人生,悲郁凄恻。

  5、东区----《齐风》:“齐在今山东中北部,首都临淄。

《史记 货殖列传》:‘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

临菑亦海岱间一都会。

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

’齐富甲东海,士农工商贾云集,文风开放。

其诗善于夸饰,舒缓深远,节奏疏宕。

  十五国风,分布地域很广:  1、“周南”:周公旦所辖治地区,即今河南洛阳至湖北北部江汉一带的地方音乐 ;  2、“召南”召公奭所辖治地区,即今陕西南部至湖北西北部地区的地方音乐;  3、“二南”:大都产生在江汉流域;  4、其余13国风:大都产生在黄河流域,即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

其中集中于河南地区的“邶鄘卫郑桧”等“郑卫之音”多达六七十首——这些地方经济相对比较发达。

  十五国风——地理之图,是世界现存时代较早的印刷地图,比欧洲的第一张印刷地图早约200年,制图水平远在欧洲第一张印刷地图之上。

《十五国风地理之图》:该图绘于1155年,是为《诗经》周南至豳风之十五国风(国为诸侯所封之域,风为民俗歌谣之诗)绘制的地理图,图的范围主要是长江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

  1、中国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杨甲编撰《六经图》中的一幅地图。

  2、《六经图》初刻于乾道元年(1165),失传。

现存宋刻本为南宋福建刻袖珍本残本,其中有《十五国风地理之图》:图中山脉用黑三角形表示,河流用单曲线表示,古今地名一般不加框,只“周南、召南”外括方框,“秦、晋”等用圆形黑底白字表示,长城的符号十分醒目。

  十五国风的主要内容   ①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

例如《豳风·七月》描述了农奴被剥削、压榨,终年辛勤劳动和痛苦和生活。

《魏风·伐檀》揭示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对不劳而食者提出了质问和抗议。

《魏风·硕鼠》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唐风·鸨羽》写出了久困王事,在沉重的徭役压榨下人民痛苦的呼号。

《豳风·东山》描述战后农村的破败景象,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痛苦,表达了人民对和平与劳动生活的渴望。

而《王风·君子于役》则从征夫家属的角度,表示了对兵役、徭役的愤怒与不满。

  ②对劳动的讴歌。

如《周南·芣苢》是妇女们三三两两去采集车前子时边采边唱的歌,表达了妇女劳动时欢快之情。

《魏风·十亩之间》唱出了采桑姑娘在劳动中的欢乐和劳动后愉悦的心情。

  ③表现爱国主义情操和对统治阶级丑恶行径的揭露。

如《秦风·无衣》反映战士们在国难当头为保卫家园,慷慨从军,团结御侮,同仇敌忾的豪情。

《载驰》表达了许穆夫人为拯救祖国于危亡之中而奔走的崇高爱国精神。

《陈风·株林》还揭露了陈灵公的荒淫无耻,《相鼠》则对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④表达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婚姻与命运的诗篇。

如《周南·关雎》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大胆、率真地表露对一位美丽姑娘的相思之情。

《召南·摽有梅》写一个女子惟恐青春易逝而急于求偶的热切心情,大胆泼辣,真挚动人。

《邶风·静女》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富于生活情趣。

郑卫之音其他应用

组词

郑组词卫组词之组词音组词

笔顺笔画

郑笔顺笔画卫笔顺笔画之笔顺笔画音笔顺笔画

近义词

郑近义词卫近义词之近义词音近义词

反义词

郑反义词卫反义词之反义词音反义词

郑卫之音成语接龙

正接

音耗不绝音容凄断音容如在音容宛在音容笑貌音声如钟音问两绝音问相继音问杳然音稀信杳

反接

没有可接的成语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郑卫之音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暗中摸索不辞辛苦草船借箭雕虫篆刻得君行道愤时嫉俗福寿康宁绝妙好词家破人离开路先锋贫病交攻片甲无存潜德秘行缺三短四曲意奉迎入理切情神魂飘荡生龙活虎头痛灸头,脚痛灸脚望闻问切涎皮赖脸以德报怨应答如响一改故辙一举三反一面之识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纵横交错张皇莫措钟漏并歇祖龙之虐质朴无华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zuiwengzhiyi40069.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