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袍断义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割袍断义的意思割袍断义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割袍断义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割袍断义
拼音: gē páo duàn yì
频率: 一般
年代: 近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割:用刀断裂。用刀隔断长衫表示断绝双方结义。比喻断绝友谊。

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交往。
典故出处: 清·无名氏《说唐》第51回:“也罢,今日与你割袍断义了罢!"
成语示例: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4章:“他已经跟我~了。"
英文翻译: break off friendships

割袍断义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断袍取义和割袍断义有什么区别?

这两者没有根本区别,两者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割袍断义也就是断袍取义,意思便是与人中止关系,不再交往。是出自管宁和华歆之间断绝友情的故事,载于南朝宋国的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德行》。实际上是指两个志不同、道不合人断交,断绝友情。

1、割袍断义也就是割袍取义,意思便是与人中止关系,不再交往。

2、割袍取义同割袍断义,是出自管宁割席的故事。三国有个名士叫做管宁,他在小时候就非常刻苦读书,钻研学问。同时期有个人叫华歆与他玩得特别好,经常在一起读书和干活。有天,华歆和管宁在田间耕作,华歆在地里挖出一块金子,将金子放进口袋里同时看了一眼管宁,管宁依旧在干活,对于金子视而不见,华歆觉得不好意思就放回去了。第二件事是二人正在读书,刚好外面有大官路过,华歆同众人一起跑去凑热闹,管宁还在读书。等到华歆回来时,管宁觉得华歆是个对金钱和权势渴求的人。于是就把他们两人读书时垫做的席子隔开,以示断绝关系。

割袍断义有什么典故吗?

“割袍断义”即“管宁割席”

「管宁割席」的故事,载于《世说新语·德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好学,结交了几个后来很著名的学友,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邴原,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他们最尊敬的大学者是当时著名的陈仲弓,陈仲弓的学识行为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但是,龙头华歆和龙尾管宁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著名的绝交事件,后人称之为“管宁割席”,这是出于《世说新语》记载。

当时,他们求学的时候,常常是一边读书,一边劳动,正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并不是一味的书呆子。有一天,华歆管宁两个,在园中锄菜,说来也巧了,菜地里头竟有一块前人埋藏的黄金,锄着锄着,黄金就被管宁的锄头翻腾出来了。金子谁不喜欢呀!但是华歆管宁他们平时读书养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贪念,见了意外的财物不能动心,平时也以此相标榜。所以这时候,管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做了砖石土块对待,用锄头一拨就扔到一边了。

华歆在后边锄,过了一刻也见了,明知道这东西不该拿,但心里头不忍,还是拿起来看了看才扔掉。这件事说明,华歆的修为和管宁比要差着一截。过了几天,两人正在屋里读书,外头的街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乘着华丽的车马,敲锣打鼓的,很热闹。管宁还是和没听见一样,继续认真读他的书。华歆却坐不住了,跑到门口观看,对这达官的威仪艳羡不已。车马过去之后,华歆回到屋里,管宁却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说:“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后世的所谓割袍断义,划地绝交,就是从这里来的。

割袍断义这个典故的由来和解释?

割袍断义的典故原型是管宁割席。这个故事出自南朝刘宋的刘义庆著作的《世说新语·德行》。

管宁跟华歆原本关系很好的朋友,两人都喜欢读书,年少的时候就在一起读书。只是这两人的三观和追求有些不太一样,华歆比较俗气一点,喜欢功名利禄,也喜欢钱财。而管宁则比较与世无争,他觉得读书人就应该摒弃贪念

“割袍断义”又称“管宁割席”,出自“管宁割席”的故事,载于南朝宋国的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德行》。文中讲到华歆因心神不一,管宁割断席子与之断交。后用来形容与朋友断交。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学识渊博,见识超群,是三国时一位名士。不幸的是十六岁那年,他就死了父亲。亲朋好友见他们孤儿寡母日子过得艰难,就时常周济他们,捐钱送粮让他们渡过难关。但管宁却发誓要凭自己的智慧干出一番事业,因此他婉言谢绝亲友的资助,自己发愤读书学习知识和本领。

在管宁的同学当中,就数华歆和他最要好,两人情同手足,不分你我。学习的时候,他们俩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劳动的时候,他们俩又一起翻地种菜,挑水浇园。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在后园锄地,华歆一镢头下去,忽然挖出一块黄澄澄的金子。华歆一看挖出了金子,不禁欣喜万分,俯下身来把金子擦了又擦,反复把玩,爱不释手。正当他准备把金子往口袋里装时,却发现管宁不为所动,若无其事地还在那里锄地。华歆害怕管宁笑话自己,只得把那块金子又埋入土中。

有一天,管宁和华歆并排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忽然,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一个朝廷命官从外面的大路经过,这位大官乘坐八抬大轿,前呼后拥鸣锣开道,一派威风八面的样子。管宁依然目不斜视,正襟危坐地专心读书。可华歆就不一样了,他不时把目光离开书本,从窗户偷看那大官的威仪。最后终于忍不住,抛下书本跑出去看热闹了。过了好半天,华歆才从外边走进来,他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道:“做大官真是过瘾啦,你瞧人家,呼风唤雨,威风八面。唉!要是有一天我能够混到这份上,也就不枉此生。”华歆一边说,一边摸起书本。但他再也没有心思读下去,脑子里总是浮现那位大官峨冠博带、高头大马的威风派头。

管宁本来就对他的浮躁和虚荣十分不满,现在看到他六神无主、羡慕不已的样子,不禁深深地为他惭愧起来,同时也后悔自己看错了人。他知道如果再和华歆交往下去,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于是管宁站起来,拿起刀把两人同坐的席子划开,然后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从此以后,管宁和华歆再也没有交往过。[

关于出处有两个地方:1.“割袍断义”即“管宁割席”"管宁割席"的故事,载于《世说新语·德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2.是与兄弟断交,朋友绝义.出自《说唐全传》御花园秦王遇雄信.茂公飞奔向前,一把扯住雄信的战袍,大叫道:“单二哥,看小弟薄面,饶了我主公吧!”雄信道:茂公兄,你说那里话来?他父杀俺亲兄,大仇未报,日夜在念.今日狭路相逢,怎教俺饶了他?决难从命.”茂公死命把雄信的战袍扯住,叫声:单二哥,可念贾柳店结义之情,饶俺主公吧!”雄信听了,叫声:“徐勣,俺今日若不念旧情,就把你砍为两断.也罢,今日与你割袍断义了吧.”遂拔出佩剑,将袍袂割断,纵马去追秦王.意义:中止交往,或不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友。

1.“割袍断义”即“管宁割席”  "管宁割席"的故事,载于《世说新语·德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2.是与兄弟断交,朋友绝义.  出自《说唐全传》御花园秦王遇雄信.茂公飞奔向前,一把扯住雄信的战袍,大叫道:“单二哥,看小弟薄面,饶了我主公吧!”雄信道:茂公兄,你说那里话来?他父杀俺亲兄,大仇未报,日夜在念.今日狭路相逢,怎教俺饶了他?决难从命.”茂公死命把雄信的战袍扯住,叫声:单二哥,可念贾柳店结义之情,饶俺主公吧!”雄信听了,叫声:“徐勣,俺今日若不念旧情,就把你砍为两断.也罢,今日与你割袍断义了吧.”遂拔出佩剑,将袍袂割断,纵马去追秦王.

曹操割袍断义是因为谁?

曹操割袍断义是因为谁马超。

马超还是“少年”时便号召关西各地大小军阀联军抗曹,并集结兵马十余万,与曹操对阵潼关。曾趁曹操潼关北渡之时,率军截杀,杀得曹操“割袍断须”, 幸亏部将许褚的拼死保护,才狼狈不而逃,幸免于难。此战过后,马超威震西凉。

起因马腾带着儿子马铁,带了5000精兵准备与内应里应外合刺杀曹操,结果被曹操识破了,不仅杀了马铁还杀了马腾。

之后马超带着西凉军找曹操报杀父之仇,两军对垒曹操开始不知道马超的武力有多厉害,马超直接把于禁,张郃没有多少回合全部击败,这时候曹操吓得骑着马就跑。曹操披着红袍,马超就喊了穿红袍的是曹贼,追杀曹贼。曹操立刻就把红袍给扔了。

马超又喊了长髯者是曹贼,追杀曹贼。

曹操立马用剑把长胡子割了。

割须弃袍说的是当时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被打败后马超追击曹操时,曹操为了不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描写了曹操狼狈逃窜的景象。

在曹洪被马超战败,丢失潼关之后,曹操率领后续部队赶至潼关关前。在曹操与马超的首次交锋中,曹军溃败。马超统领庞德、马岱等,直入曹军,要亲自捉拿曹操。马超的凌厉攻势,迫使曹操“割须弃袍”,曹操狼狈而逃。

曹操混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闻知,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示例:曹操潼关战马超,割须弃袍大败而归,因此在大帐中不停的叹气。 张辽:“丞相,你叹什么气啊?” “哎!”曹操:“我在想,如果关羽还在我手下就好了。”

扩展资料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曹操割袍断义是因为关羽。

是为了自己逃跑,让别人穿自己的衣服引开追击

割袍断义适用于男女之间吗?

“割袍断义”这个词,是有帝制的朝代产生的一个成语。

现代人已经不大用。

原因是已与现实不相适应。

从夏商开始人类对衣着逐渐重视。

但也只着眼于遮体,对衣服的式样没有那么多要求。

体面只是在衣服的面料上有所体现。

所以过去的人,男人大多都是一身长袍。

而女人多为一袭罗裙。

所以男人之间断绝友情就被称为“割袍断义”。

而在封建社会,男女之间根本没有友情一说。

只存在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

所以“割袍断义”不存在男女之间。

割衣断袍什么意思?

古代一般表示与对方恩断义绝不再往来,就用刀把长衫的袖口或前襟割断。

表示老死不相往来的决心。

割袍取义?

是割袍断义,不是割袍取义。

“割袍断义”又称“管宁割席”,出自“管宁割席”的故事,载于南朝宋国的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德行》。文中讲到华歆因心神不一,管宁割断席子与之断交。后用来形容与朋友断交。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同义词是一刀两断。

割袍断义其他应用

组词

割组词袍组词断组词义组词

笔顺笔画

割笔顺笔画袍笔顺笔画断笔顺笔画义笔顺笔画

近义词

割近义词袍近义词断近义词义近义词

反义词

割反义词袍反义词断反义词义反义词

割袍断义成语接龙

正接

义不辞难义不反顾义不取容义不容辞义薄云天义不主财,慈不主兵义断恩绝义胆忠肝义夫节妇义愤填胸义愤填膺义方之训义海恩山义结金兰义浆仁粟义气相投义山恩海义无反顾义正词严义正辞严义重恩深

反接

不可分割操刀必割寸心如割铅刀一割任人宰割日削月割三汤两割三汤五割心如刀割心焉如割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割袍断义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阿娇金屋安老怀少班荆道故避军三舍不适时宜斗筲之材低头下心东央西告东掩西遮奋发踔厉烦文缛礼鬼鬼祟祟怀安败名积岁累月尻轮神马黎民百姓漠不关心民以食为本欺行霸市秋后算账浅希近求贪生舍义天生天化痛心泣血选兵秣马心寒胆落细枝末节衣单食缺以眼还眼怡志养神志高行洁择木而栖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gepaoduanyi10232.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