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倡一和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一倡一和的意思一倡一和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一倡一和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一倡一和
拼音: yī chàng yī hè
频率: 生僻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和:附合。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语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互相呼应。
典故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4卷:“自此一倡一和,渐渐情熟,往来不绝。"
成语示例:巴金《春》:“四婶、五婶在爸面前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了我们许多闲话,连妈也给派了一个不是。"
英文翻译: 

一倡一和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带有应的成语,应必须是响应的意思?

八方呼应呼应:彼此声气相通。

泛指周围、各地。

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互相配合。

从容应对从容:舒缓,悠然。

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

得心应手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

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桴鼓相应桴:鼓槌。

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

比喻相互应和,配合得很紧密。

供不应求供:供给,供应;求:需求,需要。

供应不能满足需求。

混应滥应指随便答应别人的请求。

咎有应得罪过和灾祸完全是应得的。

口不应心应:符合。

心口不一致。

里应外合应:接应;合:配合。

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临机应变机:时机,形势。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其应若响比喻对答迅速,反应极快。

如应斯响形容反响极快。

山崩钟应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

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

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声应气求应:应和,共鸣;求:寻找。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

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首尾相应头和尾相互接应。

指作战相互接应。

也形容诗文结构严谨。

顺天应人应:适应,适合。

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旧时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随机应变机:时机,形势。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

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

万应灵丹能治各种病的灵药。

比喻一种能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办法。

心手相应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虚应故事故事:成例。

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指用敷衍的态度对待工作。

遥相呼应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

一呼百应一个人呼喊,马上有很多人响应。

一应俱全一应:一切;俱:都。

一切齐全,应有尽有。

因果报应因果:原因和结果。

佛教迷信,认为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应有尽有该有的全都有。

形容很齐全。

应变无方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

应对如流对答象流水一样。

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应付裕如应付:对付,处置。

裕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

从容对付,毫不费劲。

应付自如应付:对付,处置。

自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

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

应接不暇暇:空闲。

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

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应声虫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应时对景应:适合;对:相合。

适合当时的情景。

应天顺人应:适应,适合。

应运而生应:顺应;运:原指天命,泛指时机。

旧指应天命而产生。

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一定答应。

鼋鸣鳖应比喻互相感应,一倡一和。

罪有应得应:应该。

按罪恶或错误的性质,理应得到这样的惩罚。

鳌鸣鳖应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

报应不爽报应:佛家语,指因果报应;爽:差失。

做恶者必得恶报,从来没有差错的。

表里相应内外互相应合。

出门应辙犹出门合辙。

比喻才学适合社会需要。

此动彼应这里发动,那里响应。

此发彼应这里发动,那里响应。

此呼彼应此:这里。

彼:那里。

这里呼唤,那里响应。

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

得手应心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同“得心应手”。

东鸣西应指各方面互有联系,互相影响。

泛应曲当指广泛适应,无不恰当。

进退应矩前进后退均合规矩。

其应如响比喻对答迅速,反应极快。

慨然应允慨然:慷慨、爽快。

形容豪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适时应务适合时宜,顺应世务。

连锁反应连锁:像锁链似的一环扣一环。

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

万应灵药能治各种病的灵药。

比喻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好办法。

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

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山鸣谷应形容回音响亮,也比喻此鸣彼应,互相配合。

声求气应应:应和,共鸣;求:寻找。

千篇一律、津津有味、狐假虎威、天长日久近义词?

AABC:嗷嗷待哺、哀哀父母、哀哀欲绝、昂昂自若、步步登高 步步高升、比比皆然、比比皆是、班班可考、步步莲花 步步为营、彬彬有礼、楚楚不凡、刺刺不休、侈侈不休 楚楚动人、察察而明、楚楚可爱、楚楚可怜、楚楚可人 草草了事、蹙蹙靡骋、草草收兵、察察为明、迟迟吾行 陈陈相因、超超玄著、超超玄箸、蠢蠢欲动、绰绰有余 绰绰有裕、楚楚有致、楚楚作态、咄咄逼人、喋喋不休 鼎鼎大名、旦旦而伐、咄咄怪事、咄咄书空、代代相传 多多益办、鼎鼎有名、恩恩相报、愤愤不平、忿忿不平 纷纷不一、泛泛而谈、泛泛之交、泛泛之人、泛泛之谈 格格不纳、格格不入、格格不吐、呱呱堕地、官官相护 官官相为、官官相卫、耿耿于怀、耿耿于心、呱呱坠地 衮衮诸公、高高在上、惶惶不安、忽忽不乐、花花公子 花花世界、行行蛇蚓、花花太岁、好好先生、赫赫有名 昏昏欲睡、恢恢有余、赫赫之功、赫赫之光、矫矫不群 久久不忘、踽踽独行、戛戛独造、蹇蹇匪躬、九九归一 汲汲顾影、九九归原、斤斤计较、斤斤较量、岌岌可危 津津乐道、赳赳武夫、寂寂无闻、井井有法、井井有方 炯炯有神、济济一堂、井井有条、津津有味、井井有序 井井有绪、斤斤自守、眷眷之心、侃侃而谈、款款而谈 夸夸而谈、侃侃而言、夸夸其谈、空空如也、口口相传 硁硁之愚、恋恋不舍、荦荦大端、落落大方、荦荦大者 落落寡合、碌碌寡合、历历可辨、历历可见、了了可见 历历可考、历历可数、寥寥可数、落落难合、恋恋难舍 朗朗乾坤、累累如珠、琅琅上口、朗朗上口、栗栗危惧 寥寥无几、碌碌无能、碌碌无奇、碌碌无为、碌碌无闻 历历在耳、历历在目、绵绵不断、绵绵不绝、闷闷不乐 绵绵瓜瓞、脉脉含情、面面俱到、面面皆到、面面俱圆 芒芒苦海、茫茫苦海、蔓蔓日茂、面面厮觑、默默无闻 没没无闻、默默无言、面面相睹、面面相看、面面相窥 面面相觑、目目相觑、脉脉相通、面面圆到、靡靡之声 靡靡之音、靡靡之乐、念念不忘、呶呶不休、诺诺连声 喏喏连声、喃喃细语、念念有词、袅袅余音、喃喃自语 仆仆道途、仆仆风尘、翩翩风度、翩翩公子、仆仆亟拜 翩翩年少、翩翩起舞、翩翩少年、飘飘欲仙、切切此布 区区此心、拳拳服膺、戚戚具尔、茕茕孑立、谦谦君子 切切私语、窃窃私议、窃窃私语、拳拳盛意、区区小事 拳拳在念、切切在心、区区之众、拳拳之枕、人人皆知 穰穰满家、人人自危、生生不息、生生不已、善善从长 施施而行、色色俱全、姗姗来迟、珊珊来迟、丝丝入扣 滔滔不断、滔滔不绝、滔滔不竭、滔滔不尽、头头是道 途途是道、堂堂一表、亭亭玉立、亹亹不倦、娓娓不倦 恶恶从短、娓娓动听、娓娓而谈、唯唯连声、哓哓不休 小小不言、悬悬而望、栩栩如生、轩轩甚得、循循善诱 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惺惺相惜、心心相印 栩栩欲活、休休有容、贤贤易色、欣欣自得、星星之火 ABAC:无尤无怨、无缘无故、无怨无德、无昼无夜、无踪无影 武爵武任、勿怠勿忘、误打误撞、先圣先师、先知先觉 闲非闲是、闲是闲非、闲言闲语、涎脸涎皮、涎皮涎脸 涎言涎语、现世现报、相安相受、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相克相济、相切相磋、相亲相爱、相生相成、相生相克 相呴相济、相因相生、像模像样、像心像意、小恩小惠 小手小脚、谢天谢地、心上心下、新人新事、旋得旋失 旋生旋灭、学书学剑、询迁询谋、要死要活、一班一辈 一班一级、一板一眼、一悲一喜、一步一鬼、一步一趋 一草一木、一长一短、一倡一和、一唱一和、一朝一夕 一言一行、一吟一咏、一饮一啄、一迎一和、一缘一会 一张一弛、一针一线、一针一缐、一枝一节、一枝一栖 一肢一节、一重一掩、一字一板、一字一句、一字一泪 一字一珠、一坐一起、宜嗔宜喜、宜家宜室、宜室宜家 宜喜宜嗔、遗老遗少、疑鬼疑神、疑神疑鬼、倚门倚闾 亦步亦趋、亦趋亦步、亦庄亦谐、溢美溢恶、庸言庸行 永生永世、用心用意、忧国忧民、油嘴油舌、有板有眼 有本有原、有本有源、有财有势、有胆有识、有风有化 有根有底、有根有苗、有来有往、有棱有角、有利有弊 有凭有据、有钱有势、有三有俩、有声有色、有始有终 有始有卒、有说有笑、有条有理、有头有脸、有头有脑 有头有尾、有物有则、有心有意、有血有肉、有勇有谋 有枝有叶、又红又专、予取予夺、予取予求、予取予携 予智予雄、愚夫愚妇、怨天怨地、允文允武、咂嘴咂舌 杂七杂八、载沉载浮、载驰载驱、载歌载舞、载欢载笑 载驱载驰、载笑载言、再接再历、再接再厉、再接再砺 再三再四、贼眉贼眼、贼头贼脑、窄门窄户、詀言詀语 张眉张眼、真刀真枪、真心真意、真赃真贼、镇日镇夜 知彼知己、知地知天、知己知彼、知微知彰、知足知止 直上直下、至大至刚、至善至美、至圣至明、至再至三 至尊至贵、陟岵陟屺、众好众恶、昼日昼夜、逐句逐字 逐字逐句、祝哽祝噎、祝鲠祝噎、祝鲠祝饐、祝僇祝鲠 祝咽祝哽、捉贼捉赃、捉贼捉脏、濯足濯缨、自暴自弃 自吹自擂、自吹自捧、自高自大、自给自足、自觉自愿 自卖自夸、自媒自炫、自弃自暴、自轻自贱、自生自灭 自始自终、自私自利、自言自语、自业自得、自由自在 自怨自艾、自作自受、足兵足食、足食足兵、足衣足食 作福作威、作好作歹、作威作福、做刚做柔、做鬼做神 做好做歹、做好做恶、做人做世、做神做鬼、做张做势 做张做致、做张做智 ABCC: 傲骨嶙嶙、白发苍苍、不过尔尔、波光粼粼、 波光鳞鳞薄暮冥冥、板上钉钉、不甚了了、白雪皑皑、 此恨绵绵长夜漫漫、大才盘盘、大才盘盘、大腹便便、 谠论侃侃大名鼎鼎、颠毛种种、钉头磷磷、独行踽踽、 得意洋洋,得意扬扬、风尘碌碌 波光粼粼 板上钉钉 白雪皑皑 不甚了了 众目睽睽 得意洋洋 大名鼎鼎 大腹便便 风尘仆仆 风度翩翩 风雨凄凄 果实累累 顾虑重重 含情脉脉 虎视眈眈 剑戟森森 饥肠辘辘 流水潺潺 流水涓涓 来去匆匆 磨刀霍霍 目光炯炯 牛山濯濯 怒气冲冲 气喘吁吁 气势汹汹 千里迢迢 群雌粥粥 气息奄奄 秋风瑟瑟 人才济济 人海茫茫 人心惶惶 神采奕奕 生机勃勃 杀气腾腾 铁中铮铮 逃之夭夭 天道恢恢 天理昭昭 天网恢恢 威风凛凛 文质彬彬 无所事事 温情脉脉 万目睽睽 喜气洋洋 小心翼翼 兴致勃勃 血迹斑斑 想入非非 信誓旦旦 羞人答答 雄心勃勃 忧心忡忡 庸中佼佼 野心勃勃 意气扬扬 言之凿凿 衣冠楚楚 余音袅袅 忠心耿耿 众目睽睽 A和C是反义词: 前簇后拥 东张西望 上跳下窜 左顾右盼 忠言逆耳 见利忘义 天罗地网 有名无实 买椟还珠 天翻地覆 出生入死 死去活来 前赴后继 上窜下跳 明争暗斗 明察暗访 明珠暗投 大材小用 大呼小叫 大同小异 左邻右舍 舍近求远 绿肥红瘦 南辕北辙 A和C是近义词: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伤天害理 国破家亡 思前想后 瞻前顾后 不言而喻,呕心沥血,大显身手,千篇一律,心安理得,如饥似渴,与众不同,天长日久,牵肠挂肚,心灵手巧。

好了吗,要感谢我 B和D是反义词: 出生入死、大同小异、喜新厌旧、前俯后仰、有头无尾 瞻前顾后 虎头蛇尾 牛鬼蛇神 功成身退 不进则退 神话故事: 后羿射日 夸父追日 含沙射影 夸父逐日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牛郎织女 精卫填海 叶公好龙 井底之蛙 天衣无缝 涸辙之鱼 女娲补天 海市蜃楼 太公钓鱼 女娲造人 夸父逐日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 精卫填海 叶公好龙 井底之蛙 天衣无缝 涸辙之鱼 女娲补天 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 叶公好龙 夸父逐日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 天衣无缝 涸辙之鱼 寓言故事: 狐假虎威 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井底之蛙 庖丁解牛 望洋兴叹 杞人忧天 愚公移山 滥竽充数 郑人买履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历史故事: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

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

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

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

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

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

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功勋是一集一个故事吗?

不是

功勋是每个单元一个故事,共计8个单元:《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讲述8位功勋人物故事。

该剧于2021年9月26日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首播,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同步播出,很热血的电视剧,适合现在年青人看看先辈门的努力换取今日的没好生活。

《功勋》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六集《李延年》《于敏》《申纪兰》《孙家栋》《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讲述8位功勋人物故事。

《功勋》是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毛卫宁、沈严、林楠、杨文军、康洪雷、阎建钢、杨阳担任单元导演,共同执导,王雷、雷佳音、蒋欣、佟大为、郭涛、黄志忠、黄晓明、周迅、张颂文、陈好主演的年代传记剧 。

《功勋》用不同的叙事风格讲述八位功勋人物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于敏:从少年、青年和中年三个时期讲述他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故事。申纪兰:着重展现她首倡"男女同工同酬"并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经历。孙家栋:以无数次的试验失败为切入点,展现其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永不言弃的探索精神。李延年:讲述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故事。张富清:描绘其作为战斗英雄转业后扎根基层的故事。袁隆平:从梦境展开,讲他如何为祖国和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不懈奋斗。黄旭华:以核潜艇下潜极限为故事压力点和戏剧转折点,再现我国自主研发核潜艇的艰难历程。屠呦呦:展示她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全过程,并回答人们对其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某些疑惑。

关于古时候两个孩子赠送礼物的故事?

范蠡一家离开越国,先在齐国住了一段时间,后又到了陶地。他认为陶地道路通畅,做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与自己的儿子一齐做了商人,没过多久就积累了丰厚的家资。

在陶地,朱公生了小儿子。小儿子长大后,陶朱公的二儿子因为杀人被楚国拘捕了。自古以来,凡是家有千金的犯人不会在闹市中被处死,因此,朱公决定派小儿子去探望二儿子,并让他带一千镒黄金。就在小儿子即将出发时,大儿子说:“我是长子,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我去,却派小弟,说明我是不肖之子。”说完就要自杀。其母见状就对朱公说:“现在派小三子去,未必能救老二的命,但眼看老大说自杀就自杀,该如何是好?”不得已,朱公只好派大儿子去,并写了一封信要他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同时交代说:“你到楚国后,把金子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的吩咐,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

老大到了楚国,依照父亲的嘱咐如数向庄生进献了黄金。庄生说:“你现在赶快离开,千万不要留在这里,即使在你弟弟释放后,也不要问原因。”老大口中答应,但并没有真的离开,而是偷偷留在了楚国,并用自己另外私带的黄金贿赂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

庄生由于廉洁正直而闻名于楚国,从楚王至下,对他都很尊重。黄金送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陶朱公的钱,以后全部还给他,千万不要动用。”

庄生找了一个机会入宫见楚王,以天象有变将对楚国有危害为由劝楚王实行德政,楚王于是准备实行大赦。接受了贿赂的楚国达官贵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老大。他寻思,既然实行大赦,弟弟自然可以释放了,那一千镒黄金不就等于白白给庄生了吗?于是他又返回见庄生。庄生一见他惊奇地问:“你没有离开吗?”长子说:“没有,当初我为弟弟的事情而来,现在楚国要实行大赦了,我的弟弟自然可以得到释放,所以特来向您告辞。”庄生听出了话里的意思就说:“你自己到房间里取黄金吧。”老大暗自庆幸黄金失而复得。

庄生因为遭到长子的愚弄而深感羞愧,他又入宫会见楚王,说:“现在,外面很多人都在议论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关在楚国,他家派人用金钱贿赂君王左右的人,因此并不是君王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而是因为朱公儿子才大赦的。”楚王听罢大怒,于是他命令先杀掉朱公的儿子,之后才下达大赦的诏令。

长子只好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家了。母亲和乡邻们都十分悲痛,只有朱公笑着说:“我就知道老大救不了老二,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他从小就与我生活在一起,经受过各种苦难,知道生活的艰难,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而老三一生下来就在蜜罐子里,哪里知道钱财来得不易,弃之也毫不吝惜,本来我是打算让他去的。老大不能弃财,所以最终害了自己的弟弟,这很合乎事理的,不要悲痛了。我日夜盼的也就是老二的尸首能回来。”

无疑,上述故事进一步表现了范蠡非凡的识人眼力,同时也验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知子莫如父。”

抛开老二杀人偿命、咎由自取不谈,可以说是庄生要了小二子的命,而让庄生作此决定的是长子,所以是他要了弟弟的命,而他又是朱公在孩子母亲要求下才派去的,可母亲也是出于无奈……那么,究竟是谁要了小二子的命呢?

是朱公。倘若他真想救出儿子,此前完全可以把利害关系向大儿子讲明,但他只是草草交代了几句。他难道不是在用长子的行为、次子的生命证明自己的眼力吗?

(出自《世说新语》)

典故。我也忘了

在现实生活中,礼物与人是如影随形。人一生下来要送礼,生日、节日、升学、结婚要送礼,人死的时候还得送礼。现在的人图省事,送礼喜欢拿个红红的纸封,里面塞上厚薄不等的钱币,就算了数(当然,那送“宝马”、“奔驰”,送名人字画,甚或在国内外银行设了账户送巨款,这种事太隐密,平民百姓是看不到的)。过去,人们可不是这样的。譬如小孩子满月送“祝米”,那可真是挑着箩筐,一头是红红的摇篮,红红的鸡蛋,一头是白白的米和花花绿绿的衣裳。

平生感到最温馨的礼物,共有两类:儿时春节的“包”,平日农家的小吃。春节的“包”都是从镇子的商店,作为年货打回来的,有方形、菱形,外面的包装都是粗纸,用麻绳捆着,里面的内容则是砂糖、京果、雪枣、麻花、饼干、果脯等等。到了正月,人们就提着这些“包”,热热闹闹去亲戚家拜年。平日农家的小吃,那可就是五花八门了,树上的酸枣子、涩桃子、苦柑子,菜园子的一把青青的菜、一两个黄黄的瓜,自家酿的甜酒、霉的腐乳、蒸的发糕……送给人家的时候,没有什么理由,就是我家有而你家没有。

可看到一些古人送的礼物,还是让人目瞪口呆。

明冯梦龙《古今笑》之《贫俭部》中,辑有两则关于送礼的故事。一则是南朝孔琇之给皇帝送礼的事,他送的是居然二片干姜:“孔琇之为临川太守,在任清约,罢郡还,献干姜二片。”(注:正史里说孔所献干姜为二十斤)另一则是明朝鲁铎给其老师送寿礼的事。这鲁铎,居然送的是半条枯鱼:“(赵永)一日过鲁学士铎邸,鲁曰:‘公何之?’赵曰:‘忆今日为西涯先生诞辰,将往寿也。’鲁问:‘公何以为贽?’赵曰:‘帕二方。’鲁曰:‘吾贽亦应如之。’入启笥,无有。踌躇良久,忆里中曾馈有枯鱼,令家人取之。家人报已食,仅存其半。鲁公度家无他物,即以其半与赵俱往称祝。”冯梦龙的《古今笑》,本来就是辑的一些笑话,这两则故事,着实也令人好笑。这两人从哪里借来这么大的胆量,敢动心思给自己的长官、老师(文中受礼的西涯先生为大学士,实际也是鲁的长官),送二片干姜、半条枯鱼?所幸两人的受礼者并不见怪,那皇帝虽然对孔的礼物“嫌其少”,但“知琇之清”后,“乃叹息”,而那西涯先生更是毫不在意:“烹鱼沽酒,以饮二公,欢甚,即事倡和而罢。”

冯梦龙点评两则故事时,一说“(干姜)比医家一剂药尚少一片,太矫太矫”,一说“枯鱼而半,太不成文”。对冯梦龙的指责,总觉得其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味道。还是洞庭湖边上的一句俗语说得好:“(礼物)出得我的手,进得你的门。”这送礼只要没有别的企图,无非表心达意而已,多寡贵贱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管怎么讲,干姜和枯鱼,这种礼物雅是雅不起来的。优雅的礼物,还是捏在古人手里。民国广益书局编辑的《古今笔记精华》卷四《风俗》中,也有两篇笔记也关于送礼的。其一录自明张岱《西湖梦寻》:“五云山去城南二十里,宋时每腊前必奉雪表进。”这是拿山上的雪送官。其二录自清戴延年的《秋灯丛话》:“天都黄山之云海,相传为第一奇观。山中人往往以盒收之,纸固其口,作土物馈送。”这是拿空中的云作礼物。试问:还有什么礼物有雪和云雅致?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这是世俗的送礼至高境界。而白雪彩云,还有清风明月,谁以馈我,谁以馈我啊?

楚王告别妾是哪个节日典故?

出自南梁钟嵘的《诗品》,原文为: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这两个典故,楚臣去境讲的是屈原被放逐。汉妾辞宫讲的是王昭君离汉宫出塞。都是失意之人的悲惨遭遇。作者用在这里是用来说明诗歌对情绪表达的作用。

六一儿童节的来历 1970-01-01 2 字体: [大 中 小] 早在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前苏联莫斯科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为了保证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毒害、虐待儿童,提出了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的建议。从此以后,每年的6月1日,各国儿童举行集会,庆祝自己的节日。 我国是在1949年12月23日做出决定,规定每年6月1日为儿童节。1950年的6月1日,毛泽东主席还亲笔为儿童节题写“庆祝儿童节”。今年已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52个儿童节了。同学们在欢度节日的时候,要时刻牢记:今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将来要做社会主义大厦的栋梁。 关于“儿童节由来” 每当“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时候,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那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都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但是你是否知道这“六一”节的来历?是否知道当年确定儿童节的时候,是因为世界上有无数的少年儿童在战争中被夺去了幼小的生命。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作出决定,规定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中国国民党政府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 目前,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儿童的未来,保护儿童的权益。联合国1990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我国是参与制定国和签约国之一。在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同一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对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切实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中国立法、司法、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都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分别设有负责妇女儿童保障的立法和监督机构。国务院下设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和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维护儿童权益的保障工作,为儿童办实事。 五一节的来历 1970-01-01 1 字体: [大 中 小] 五一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节,在每年的5月1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关于“五一节的由来”是这样的: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 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 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1921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邓中夏等人创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里,工人们学唱《五一纪念歌》。其歌词是:“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这首雄壮有力的歌,是由长辛店劳动实习学校的教员和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共同创编而成的。 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五月一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节日,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中国植树节的由来 1970-01-01 1 字体: [大 中 小]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驱者,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 1893年,孙中山先生亲自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他提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的计划。1924年,他在广州演讲《三民主义》时反复强调:“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林植树,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此后,在他的许多著作和讲演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28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 “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之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 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 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1981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重视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 据联合国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父亲节的由来和传说 1970-01-01 1 字体: [大 中 小] 关于“父亲节由来”,有两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 1909年,华盛顿一位叫布鲁斯·多德的夫人,在庆贺母亲节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个父亲节呢? 多德夫人和他的5个弟弟早年丧母,他们由慈爱的父亲一手抚养大的。许多年过去了,姐弟6人每逢父亲的生辰忌日,总会回想起父亲含辛茹苦养家的情景。在拉斯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笔给州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并建议将节日定在6月5日她父亲生日这天。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仓促间将父亲节定为19日,即1909年6月第3个星期日。翌年,多德夫人所在的斯坡堪市正式庆祝这一节日,市长宣布了父亲节的文告,定这天为全州纪念日。以后,其他州也庆贺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示对父亲的敬意。人们采纳了多德夫人伯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们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对故去的父亲表示悼念。后来在温哥华,人们选择了佩戴白丁香,宾夕法尼亚人用蒲公英向父亲表示致意。 为了使父亲节规范化,各方面强烈呼吁议会承认这个节日。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这个节日终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个说法: 专门用一天向母亲表示敬意的想法是1907年在美国首先提出来的。2年以后华盛顿州的一位妇女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提出应有类似母亲节的一天来向一家之长的父亲表示敬意。多德夫人年幼丧母,由父亲把她带大。她非常爱自己的父亲。 在多德夫人提出她的想法的同一年--1909年,华盛顿州州长作出反应,宣布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这个想法在1996年被伍德·威尔逊总统正式批准。1924年,卡尔文·柯立芝总统建议把父亲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以便“在父亲和子女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且使父亲铭记自己应尽的全部责任”。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 父亲节在全美国作为节日确定下来,比母亲节经过的时间要长一些。因为建立父亲节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制造商开始看到商机。他们不仅鼓励做儿女的给父亲寄贺卡,而且鼓动他们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英国的美国军人要求得到父亲节的贺卡寄回国内。美国军人的要求得到英国贺卡出版商的回应,因而印制了贺卡。虽然英国公众对这个人为节日接受缓慢一些,但今天英国在六月里第三个星期日也热烈庆祝父亲节,和美国的庆祝方式差不多。 父亲节似乎远不如母亲节那么重要,没有孩子给父亲送礼物。但是,美国的父亲仍然认为他们的命运比许多其它国家的父亲强得多,因为那些国家的父亲们连个名义上的节日都没有。 近年父亲节日期:2005年6月19日、2006年6月18日、2007年6月17日 母亲节的由来 1970-01-01 1 字体: [大 中 小] 庆祝母亲节是从什麽时候开始的呢? 据说,最早是古希腊人,为了荣耀希腊诸神之母——Rhea而开始的节庆。历史学家称母亲节最早可能是古希腊人庆祝莉雅女神的节日。莉雅女神是宙斯的母亲,几乎希腊所有的神都从她而出。 美国的母亲节 在美国,最早关于母亲节的记载是1872年,由莱利亚(Julia Ward Howe及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的作者)所提出的。她建议将这一天献给“和平”并在波士顿等地举行母亲节的集会。 美国的母亲节,始于1907年5月。要求定立母亲节这一倡仪是费城安娜·M·贾维 斯提出的。母亲节创立人是安娜·贾维斯。据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安娜·贾维斯的母亲,当时是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学校的总监,并兼职在教堂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当讲述到在战役中英雄捐躯的故事时,她不禁感慨万分,认为应该给予失去儿子的母亲们一种慰藉、一个纪念日。同时也衷心希望有人会创立一个母亲节来赞扬全世界的母亲,她的想法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 安娜·贾维斯的母亲死后,她继承了母亲所遗给她的一笔庞大的财产,不过她为失母感到格外悲痛,立志要实现母亲的愿望,创立母亲节,借以纪念世上所有的母亲们,同时提倡孝道等。为此她向社会发出呼吁,结果她获得各方面热烈的支持和良好的反应,并纷纷邀请她前往演讲。 1912年,美国专门成立了母亲节国际协会。1913年5月,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号召总统以及内阁、参众两院和联邦政府的一切官员一律在母亲节佩戴白色石竹花。1914年,美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并要求总统发布宣言,号召政府官员在所有的公共建筑物上悬挂国旗。 在胸前佩戴石竹花,颜色是有讲究的。那些母亲已经去世的人仍然佩戴白色石竹花,而母亲健在的人则佩戴红色石竹花。这一天,人们总要想方设法使母亲愉快地度过节日,感谢和补偿她们一年的辛勤劳动。最普通的方式是向母亲赠送母亲节卡片和礼物。节日里,每个母亲都会满怀喜悦的心情,接受孩子们和丈夫赠送的玫瑰花或其他花束、糖果、书和纪念品,特别是当她们收到小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的上面用蜡笔稚气地写着“妈妈,我爱你”的字样的卡片时,更会感到格外自豪和欣慰。但最珍贵、最优厚的礼物还是把她们从日常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轻松地休息一整天。这一天,许多家庭都由丈夫和孩子们把全部家务活包下来,母亲不必做饭,不必洗盘刷碗,也不必洗衣服。不少家庭还有侍候母亲在床上吃早饭的惯例。 英国的母亲节 十七世纪英格兰,为表达对英国母亲们的敬意,乃订四旬斋的第四个星期日为「Mothering Sunday」,人们在这一天回家探视双亲,并致礼表示敬意。(注:四旬斋是指复活节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 当时,有许多的穷人必须在有钱人家里帮工讨生活,而被迫离家寄宿在主人家里,在Mothering Sunday这一天,主人们会放他们假,并鼓励他们返家与妈妈团聚。为增加欢乐气氛,也发展了一种特别的蛋糕称为-mothering cake。 随着基督神在欧洲的扩散,这个节日转为对「Mother Church」的崇敬:表达人们对赋予他们生命、保护他们免於伤害的精神力量的感谢。从此,教会的仪式便与母亲节的庆祝活动相结合,以同时传达人们对母亲与教会的感念。 全世界的母亲节 虽然,许多国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时节庆祝属於他们的母亲节。然而,多数国家和地区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澳洲、比利时和台湾,都是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的。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1970-01-01 1 字体: [大 中 小]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一倡一和其他应用

组词

一组词倡组词一组词和组词

笔顺笔画

一笔顺笔画倡笔顺笔画一笔顺笔画和笔顺笔画

近义词

一近义词倡近义词一近义词和近义词

反义词

一反义词倡反义词一反义词和反义词

一倡一和成语接龙

正接

和璧隋珠和蔼近人和蔼可亲和而不唱和而不同和风丽日和风细雨和光同尘和和美美和和睦睦和和气气和合双全和睦相处和平共处和盘托出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和气致祥,乖气致异和容悦色和事老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夜光之珠和隋之珍和稀泥和衣而睡和衣而卧和颜悦色和衷共济

反接

百不获一百不当一百不失一百不爽一背城借一不管三七二十一百喙如一表里不一百里挑一表里如一不问三七二十一百无失一参差不一二而一二者必居其一二者必取其一纷纷不一发昏章第十一归十归一合而为一合二为一合两为一毁誉不一九九归一较如画一较若画一斠若画一良莠不一老子天下第一凭城借一劝百讽一群居和一齐整如一十不当一始终如一始终若一天下第一天下为一万不失一惟精惟一万无失一未知万一心口不一心口如一以备万一瑜百瑕一一而二,二而一以防万一言行抱一言行不一言行若一有一得一众口如一政令不一整齐划一终始如一终始若一知行合一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一倡一和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暗藏杀机百听不厌变颜变色春去冬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大而化之富富有余鼓噪而起画眉张敞将本求财降格相从燋金烁石精力充沛另眼看待免开尊口年复一年南郭先生拭面容言涕泗横流心醇气和须髯如戟循循诱人虚应故事夜阑人静有目无睹一手一脚异香扑鼻夜行昼伏游云惊龙竹篮打水一场空字顺文从恣意妄为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yichangyihe33802.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