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意思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 拼音: shī zhī háo lí,chā yǐ qiān lǐ
- 频率: 一般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复句式
- 解释: 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形容很小,1厘=10毫,1毫=10丝。开始稍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 语法: 作宾语、分句;指小错误会产生大错误。
- 典故出处: 《陈书·虞荔传》:“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于浮辞哉?"
- 成语示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无政府说》:“~。目的一失,以后之种种遂不可设想矣。"
- 英文翻译: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比喻事情虽然开始只错了一点,其结果却造成大错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此典出自《资治通鉴·汉纪十八》:“失此二册,羌人致敢为逆。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既然矣。
”赵充国是汉宣帝在位时的一员老将,在平定边境叛乱的战争中屡建战功。
有一年,西北边塞的羌人又入侵城邑,杀兵斩将。
于是汉宣帝命令赵充国去平定叛乱。
赵充国带领大军,坚守营垒,一天,他捉住一个羌兵,羌兵交代说:“我们首领说,赵将军是八九十岁的老将,擅长用兵,我们要决一死战!
”赵充国就告诉羌人说:“我们大军前来是讨伐有罪的人,不杀无罪的人,你们若是杀掉有罪的大首领,天子赏钱四十万;杀掉有罪的中首领,赏钱十五万;杀掉小首领,赏钱二万。
”接下来,赵充国又把捕获的男女羌人释放了,搜刮来的财物也还给他们,无辜的羌人非常感激。
由于赵充国采取了安抚的办法,不轻率地使用武力攻杀,深得民心。
不久就有一二万人投诚,赵充国还打算在边境屯兵垦植,等待羌人归顺。
可是汉宣帝命令他马上平定边事,一连下了几封诏书,让他剿灭羌兵。
赵充国认为这样做并不合适,就给皇帝写信,谈出自己的意见。
赵充国的儿子赵卯,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派人劝说父亲:“领兵杀敌,破阵攻城,是将军的职责,既然皇帝叫你出兵你就出兵好了,还和皇帝争论什么?万一违逆皇帝的心意,派来御史办你的罪,你连自身就很难保住。
那时候还谈什么国家的安危呢!
”赵充国感叹地说:“我是一片赤诚之心啊!
我对皇帝没有不忠的地方。
皇帝事先假若听我的意见,哪能出现这种局面?我举荐辛武贤,他们却派义渠安国当统帅,最终被杀得大败而回。
以前这里的谷子价钱便宜,我建议买三百万石存起来,羌人想叛乱也闹不起来。
最后仅仅买了十万,还让义渠安国耗费去一半。
做错了两件事情,致使羌人发生叛乱。
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呀。
目前边境危机四伏,假如他们连续闹事,再能干的将领也是难于扭转局势的,让人担忧的何止羌人一伙呢!
因此我要死守边塞,我相信皇上会明白我的意思的……”赵充国连续给汉宣帝写了几封信,耐心地说明自己的意图,汉宣帝才答应了他的请求。
后来赵充国在边塞屯兵,最后真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哪个典故里的?
前两个是对的。
毫、厘意为: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
稍微有一点差错,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意思是开始时虽然会有很微小的差别,结果却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语拼音为: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出处是:《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意为:君子行事需要谨慎,开始时有一点小错误,最后也有可能酿成大错。
《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2、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汉语拼音为: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出处是:先秦孔子的《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意为: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宋代朱熹对此集注:“夫过不及,均也。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意为:事情做的过头就会造成小的分差,最终成为大错。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这句话的意思?
意思:成语,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出处:东汉 戴德 《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
译文:《易经》上说:“要正确认识其本源,才可能把事物理解、治理得清楚、完善。开始就差了,结果就错远了。”所以,君子严肃地对待人生的开始而慎重地对待人生的终结。
这句话的意思是,刚开始的时候,发现差了一点点,然后不去理会,等到最后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两件事情已经差了十万八千里,随着事情的不断的发展,所有的小问题都会不断地放大,等到你看到的时候,整个人就变得非常的后悔,所以说问题要从小的时候解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事例启示?
毫厘:长度单位.开始时期只相差一点点,但结果会相差千里.形容细微的失误,最终导致巨大的差错.[出处]汉.戴德<<大戴礼记.保傅>>:"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近义词]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常用含义】现在,人们常以此成语比喻那些只因为小小的疏忽而与结果失之交臂,令人惋惜。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对。!
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可汉宣帝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是什么意思,是《史记太史公自序》里?
意思是:一点微小的误差,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比喻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毫厘:长度的小单位,十毫为一厘。
失:失误。
差:差错。
)【语出】《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成语性质】含贬义【色彩】:含警示意【典故】: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
可汉宣帝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
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典故出处?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求“差以毫厘,失之千里”的解释?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意思是:也写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读音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宋朱熹集注:“夫过不及,均也。
”意思是你所不及他们的,是一样的,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典故: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
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扩展资料:《论语》一书有孔子弟子的笔墨,也有孔子再传弟子的笔墨,那么,著作年代便有先后了。
这一点,从词义的运用上也适当地反映了出来,譬如“夫子”一词,在较早的年代一般指第三者,相当于“他老人家”,直到战国,才普遍用为第二人称的表敬代词,相当于“你老人家”。
《论语》的一般用法都是相当于“他老人家”的,孔子学生当面称孔子为“子”,背后才称“夫子”,别人对孔子也是背后才称“夫子”,孔子称别人也是背面才称“夫子”。
只是《阳货篇第十七》中有两处例外,言偃对孔子说,“昔者偃也闻诸夫子”;子路对孔子也说,“昔者由也闻诸于夫子”,都城是当面称“夫子”,“夫子”用如“你老人家”,开战国时运用“夫子”一词的词义之端。
崔述在《洙泗信录》据此断定《论语》的少数篇章的“驳杂”,固然未免武断;但《论语》的著笔有先有后,其间相距或者不止于三、五十年,可以由此窥测得到。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其他应用
组词
失组词之组词毫组词厘组词差组词以组词千组词里组词笔顺笔画
失笔顺笔画之笔顺笔画毫笔顺笔画厘笔顺笔画差笔顺笔画以笔顺笔画千笔顺笔画里笔顺笔画近义词
失近义词之近义词毫近义词厘近义词差近义词以近义词千近义词里近义词反义词
失反义词之反义词毫反义词厘反义词差反义词以反义词千反义词里反义词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成语接龙
正接
里程碑里丑捧心里出外进里勾外连里里外外里通外国里挑外撅里谈巷议里外夹攻里应外合反接
百无一失成败得失怅然若失怅然自失瞠然自失得不补失得不偿失得不酬失得而复失佹得佹失攻瑕指失患得患失恍然若失恍然自失魂亡魄失机不可失交臂相失鸡虫得失记功忘失机难轻失利害得失冒里冒失冒冒失失茫然若失芒然自失茫然自失忙中有失千虑一失穷通得失人财两失荣辱得失如有所失若有所失时不可失是非得失爽然若失爽然自失万不一失惘然如失惘然若失惘若有失万无一失旋得旋失小己得失纤芥之失言多必失言多语失一举两失遵而不失遵而勿失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智者千虑,或有一失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