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庐三顾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茅庐三顾的意思茅庐三顾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茅庐三顾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茅庐三顾
拼音: máo lú sān gù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紧缩式
解释: 庐:房屋、田舍;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指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拜访。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求贤。
典故出处: 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
成语示例:明·陶宗仪《辍耕录·丘真人》:“岂不闻渭水同车,~之事,奈何山川悬阔,有失躬迎之礼。"
英文翻译: call on somebody three times to show one‘s sincerity

茅庐三顾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三顾茅的意思?

三顾是三次光顾,茅庐是指诸葛亮住的地方,结合当时的情况就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三次去了诸葛亮在山里的住处,意思就是做事别轻易放弃,要多试几次,一定能成功

三顾茅庐分别是哪三顾?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卧龙岗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三顾茅庐里的茅庐指的是草房,三顾茅庐又指的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众所周知,成语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演义》。其三十七回中讲道:曹操为了得到刘备的谋士俆庶,使计把他骗去许都,徐庶无奈,离开前向刘备推荐了南阳卧龙岗的诸葛亮,说此人能力非凡,若是是能得到他的帮助,必定有所作为。三顾茅庐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话说第一次,刘备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来到卧龙岗,满怀期待却扑了个空。书童告知诸葛亮出游去了,归期不定。刘备无可奈何,失望而归。过了几天,三人再次冒雪不请自来,希望能感动先生。然见到的却是诸葛亮的弟弟,又一次被告知哥哥诸葛亮应邀出门了。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书信,诚恳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后,又一次无功而返。转眼过了第二年,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不以为然,两次碰壁心中颇有怨言,认为不请也罢。张飞性格直率,主张直接捆来便是。但刘备心思缜密,心中自有盘算,把二人责骂了一顿后,带着他们再次来到卧龙岗。

这一次,总算不负所望,诸葛亮确实在家,只是正好在休息。刘备见状,示意关张二人稍安勿躁,安静地站在台阶下等候,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若是常人,怕是早已火冒三丈,但刘备丝毫没有怪罪之意,进去之后,彬彬有礼,虚心请教如何统一天下。诸葛亮见状,心生好感,于是,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心中早已勾画的一幅蓝图,《草庐对》就此而成。

他准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内外有别,步步为营,与刘备心中所想不谋而合。刘备听罢,激动不已,两个人英雄所见略同,“出山”便是水到渠成了。但是,看到这里,我们可能心里会有诸多猜想,如果,第一次没有见到的话,刘备就放弃了,后来他们还会遇见吗?

又如果,第二次诸葛亮就跟着刘备回去了,那么,剧情是不是又会完全不一样呢?还有就是,这里安排的三次到底有何深意,两次凑巧的不在家是故意为之的吗?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中也曾说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那么,这个三顾到底有何深意呢?

我们先来说说诸葛亮,他隐居乡村,声名却是远播,认识他的人无不对他赞誉有加。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肯定不是一个好士兵,他也并不例外。其实,他并不是不肯出山成就一番伟业,而是在等一个求贤若渴的贤民之主,一个知他懂他的仁者,一个适合他施展抱负的地方。

彼时,刘备已经46岁了,实力单薄,根本无法与曹操和孙策相抗衡?如此情况之下三顾茅庐,诸葛亮的反复试探,给刘备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尊贤的形象,不仅提高了刘备的声望,同时,也在关张二人面前立了一个下马威。作为一个谋士,他首先得为自己谋划一个未来。他谨慎择主的行为恰恰迎合了刘备的安排,确保了自己出山后在刘备心中的重要地位。

反过来我们再来看看刘备,他可谓是城府极深的人。他懂得适时收敛自己,充愣装傻,暗中却不动声色,养精蓄锐,笼络人心。官渡大战后,他选择一直往南走,按我们平常人的思维,落难时肯定是首先投靠亲戚或者朋友才对,但是,他却选择了去荆州。因为,他心里明白,荆州是东吴和曹操交兵的缓冲地带,是一个重要的根据地,于是,他来了荆州,希望有所作为。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刘备正是有这样野心的人,他知道自己迫切需要一个能人异士来为辅佐自己,这样才能有效、迅速的壮大自己的力量,扩充自己的地盘。于是,当有人向他举荐了诸葛亮之后,他义无反顾,三顾茅庐,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礼贤下士,能屈能伸的刘备。屡访不遇依旧毫不灰心,久等廊下仍然谦恭不已,这份耐心和毅力,试问又有几个诸侯可以做到?

所以,这一切无疑把他推到了一个尊贤典范的极至,见诸葛亮应诺出山,他的喜悦无以复加,这一切为他日后招贤纳士,扩张版图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所以说,三顾茅庐看似简单,实则意义深刻。诸葛亮、刘备两人默契十足,配合天衣无缝,完美地谛造了三顾茅庐这一千古佳话。而三顾茅庐也同时成全了刘诸二人开启复兴汉室的历程。

话说第一次,刘备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来到卧龙岗,满怀期待却扑了个空。书童告知诸葛亮出游去了,归期不定。刘备无可奈何,失望而归。

过了几天,三人再次冒雪不请自来,希望能感动先生。然见到的却是诸葛亮的弟弟,又一次被告知哥哥诸葛亮应邀出门了。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书信,诚恳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后,又一次无功而返。

转眼过了第二年,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不以为然,两次碰壁心中颇有怨言,认为不请也罢。张飞性格直率,主张直接捆来便是。但刘备心思缜密,心中自有盘算,把二人责骂了一顿后,带着他们再次来到卧龙岗。

这一次,总算不负所望,诸葛亮确实在家,只是正好在休息。刘备见状,示意关张二人稍安勿躁,安静地站在台阶下等候,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若是常人,怕是早已火冒三丈,但刘备丝毫没有怪罪之意,进去之后,彬彬有礼,虚心请教如何统一天下。诸葛亮见状,心生好感,于是,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心中早已勾画的一幅蓝图,《草庐对》就此而成。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的主要意思?

三顾茅庐典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今襄阳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人都是会变得,只要诚心诚意对他,一定会金石为开,清风自来。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的主要意思如下:

主人物有诸葛亮,刘备

诸葛亮是当时的人才,很有才华,脑袋特别聪明,能说会道,他有先知先觉先明,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刘备是当时的政治人物,他能统筹三局,治理天下之人物,他特别需要辅助他的人物,诸葛亮就是首选,刘备头两次都没有见到诸葛亮,第三次才见到诸葛亮。这就是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意思是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地方请他出山辅佐。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卧龙岗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顾茅庐释义: 也说三顾草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 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 心求才的意思。

成语出自典故“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 (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 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 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 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 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是指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次到卧龙岗诸葛亮躬耕之地,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事件。

事件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国志》中仅有凡三往,乃见的简略记述。

《三国演义》对事件进行了扩写。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的主要意思是:求贤若渴,真心诚意。

三顾茅庐典出《三国志•蜀·诸葛亮传《出师表》》:“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演义为了表现诸葛亮之智与刘备之诚,对此进行了一个章回的大段扩写,并为诸葛亮北伐时留下伏笔,使人读来循序渐进、入情入理,非常感人。

三个茅庐的本义是什么?

也说三顾草庐。

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

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三顾臣于茅庐之中的意思?

三次到臣下的草庐采访。这是诸葛亮自说的一句话。缘起于刘关张三顾茅庐。

出于诸葛亮写的著名的《出师表》,指刘备的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三次到诸葛亮南阳家中拜访他,到第三次时诸葛亮才接见了他,他们的谈话内容称“草庐对”,即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三顾毛茅的意思?

三次拜访草庐。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汉末刘备三次前往南阳卧龙岗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三顾茅庐又可以称为三顾草庐。出自一个典故,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求到第三次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来比喻一再诚心地邀请有贤能的人。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的意思?

答:这句话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原句为:“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意思是: 先帝刘备不因我的低微鄙俗, 降低身分, 屈尊三次来到我的草屋探望, 问我当今的天下大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于”是“到”的意思.而“之”是“的”的意思。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自于《陈寿:隆中对》,其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此句,讲的是刘备“三顾茅庐”义请诸葛亮的故事,也是成语“三顾茅庐”的出处。

其中,顾,看望,拜访。臣,诸葛亮自称。草庐,茅屋,茅庐。

全句的意思是,三次到我的草庐之中来拜访我。

原文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顾茅庐。指的是汉末时期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其大业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渐成典故。

故事简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其中之是介词,没什么特别意义。为了调节说过语气的。去掉之意思不变。

“之”的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有——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等;作动词:“去、到”等;作助词——结构助词译为“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帮助构成宾语前置,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用在某些动词、时间词后面,凑足音节,不译。由此推断,本句中的“之”,是助词,可以不译。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其中之是介词,没什么特别意义。为了调节说过语气的。去掉之意思不变。

2、出于诸葛亮写的著名的《出师表》,指刘备的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三次到诸葛亮南阳家中拜访他,到第三次时诸葛亮才接见了他,他们的谈话内容称“草庐对”,即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草庐三顾”的意思是什么?6307?

三次拜访草庐。

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汉末刘备三次前往南阳卧龙岗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

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七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成语解释: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成语造句: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成语使用: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书写技巧:庐,不能写作“芦”。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近义词:礼贤下士

反义词:妄自尊大、拒人千里

茅庐三顾其他应用

组词

茅组词庐组词三组词顾组词

笔顺笔画

茅笔顺笔画庐笔顺笔画三笔顺笔画顾笔顺笔画

近义词

茅近义词庐近义词三近义词顾近义词

反义词

茅反义词庐反义词三反义词顾反义词

茅庐三顾成语接龙

正接

顾彼失此顾此失彼顾大局,识大体顾而言他顾复之恩顾后瞻前顾虑重重顾名思义顾内之忧顾盼神飞顾盼生辉顾盼生姿顾盼自得顾盼自豪顾盼自如顾盼自雄顾前不顾后顾犬补牢顾全大局顾曲周郎顾三不顾四顾头不顾腚顾头不顾脚顾头不顾尾顾小失大顾影惭形顾景惭形顾影弄姿顾影自怜顾左右而言他

反接

裂地分茅列土分茅裂土分茅名列前茅胙土分茅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茅庐三顾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爱之欲其生半面不忘断梗浮萍多谋善虑粉白墨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佛头加秽风烛草露假阶救火交口赞誉激浊扬清君子之交刻苦钻研龙生九子廉顽立懦詈夷为跖挠曲枉直千里骏骨秋月寒江赏罚不明始终一贯探囊取物五步成诗五味俱全伈伈睍睍言多伤行雁足留书玉卮无当阵马风樯至死不屈锥心刺骨众星环极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maolusangu19057.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