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鹿之梦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蕉鹿之梦的意思蕉鹿之梦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蕉鹿之梦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蕉鹿之梦
拼音: jiāo lù zhī mèng
频率: 常用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

语法: 作主语、宾语;指人把真事看作梦幻。
典故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胜其喜。"
成语示例:~只不过是自我解嘲罢了。
英文翻译: 

蕉鹿之梦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鱼和鹿的典故?

古人写诗,喜欢应用典故。如果不了解每一句诗词其中的典故,就会对诗歌的理解产生偏颇,读不懂得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蘧庐、绿鬓、鹿、鱼”都有相应的典故和出处,体现了黄庭坚的诗风——“无一字无来处”。

典故对于古人来说很熟悉,没有理解上的困难,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由于对典故不了解,又脱离了全诗的基调,会给理解上带来困惑。

“蘧庐”的说法,典出《庄子·集释》:“仁义,先王之蘧庐,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此中的“蘧庐”就是古代驿站中供人休息的房子,也就是旅馆。“绿鬓”常见于古诗文,绿鬓和朱颜相对,并不是指颜色,而是指明暗对比,朱、黄表示明亮,绿、乌表示暗淡。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蕴含着的是道家的思想,人生在世,不过是在旅馆暂宿,一转眼青丝就成白发,何必苦苦追逐?表达了诗人洒脱、达观的人生态度。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这句诗歌中,同样也分别应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真得鹿”,一个是“梦为鱼”。很显然,诗中的“鹿和鱼”已经不再是现实世界我们所认为的鹿和鱼,而是别有所指。

“真得鹿”典出《列子·周穆王》的“蕉鹿梦”的故事:

郑国有一个砍柴人,有一天正当他聚精会神地在深山砍柴,突然跳出来一只受到惊吓的鹿。砍柴人一斧子扔出去,打死了鹿。但是他一个人,却没有力气将鹿带回家。于是他把鹿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用芭蕉叶盖了起来。意外得鹿,砍柴人心里很高兴,哼着小调回家了,准备和妻子一起来把鹿扛回去。但是当他回到深山里,却找不到了鹿。

原来是他回家的路上,担心忘了藏鹿的地方,一直自言自语,被一个路人听到,路人到他藏鹿的地方,把鹿偷走了。路人把得鹿的经过告诉了妻子,妻子却骂他:“深山老林哪有什么砍柴人,你做梦吧,你遇到了鹿就是你的,不是你从砍柴人那里偷来的。”

砍柴人的妻子没有见到鹿,以为他说谎,于是骂了他:“哪里有什么鹿,怕是你做白日梦吧!”砍柴人不甘心丢了鹿,晚上做梦,梦到了路人偷了自己的鹿。于是两人为了争夺鹿,见了官。砍柴人真得了鹿,却被妻子说成了白日做梦;路人本不该得鹿,也被妻子说成了白日做梦。

事实成了梦,梦也成了事实。砍柴人梦见路人偷了鹿,却把梦当成了真相。“鹿”是一种财富和权势的象征,也可以是名气和声望的象征,你以为得到了就是真实的,但是也可能是虚幻的。

得之如梦,失之如幻,真是得失无常。就像那些一夜出名的人,明天就可能跌下神坛成路人;今天你可能是亿万富翁,明天可能成百万负翁。真正的“鹿”有几人能得到,又有几人能真正拥有?

“梦为鱼”典出《庄子·大宗师》孔子和颜回的对话:

“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翻译过来就是,你梦到自己是鸟,便会振翅直飞蓝天,梦到自己是鱼,便会摇尾潜入深渊。梦中的你,可以是鸟也可能是鱼,但鸟和鱼并不是真的你。

就像有些人,由于拥有财富就自认为高人一等,专业上有突出成就就自认为是全领域专家,这是把自己的幻觉当现实。最后一定是人设崩塌,幻想破灭,回归真实的自我。

人生如幻,富贵如梦。“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阐述的就是道家的人生态度,财富地位名声等身外之物,就像驿站中的访客,来了又走,又有谁能留得住。终日以为自己是高大上的形象,却不是真正的自我,不过是一个幻影。所以人生苦短,要守住本心,不必去追求虚幻的东西,这样才能活得逍遥自在,开心快乐。

通过这首诗,我们也能窥见黄庭坚晚期诗词之中流露出的道家思想。道家的鼻祖是老子,讲究清静无为。到黄庭坚这里,他对道的核心“无为”的思考已经大不一样。冯友兰先生说,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老庄对于“避害”有所不一,而黄庭坚对此的看法,更偏向于向秀、郭象的观点:

“夫高下相受,不可逆流之也;小大相群,不得已之势也;旷然无情,群知之府也。承百流之会,居师人之极者,奚为哉?任时世之知,委必然之事,付之天下而已。”

我们每个人都会去追寻那头“鹿”,这种渴望可能是深层次的,深到自己都羞于说出口。“毕竟几人真得鹿”,只是我们无法面对最真实的自己罢了,于是“终日梦为鱼”,给自己找个美好的表象去掩盖、欺骗自己,直到信以为真。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蕉中鹿典故?

战国时候,郑国有个樵夫在野外砍柴,遇到一头受惊跑来的鹿。他急忙上前,把这头鹿打死了。樵夫怕别人看到,慌慌张张把鹿藏到一条干涸的护城河里,上面用柴草遮盖起来。他非常高兴,继续砍柴去了。过了一会,他忘记了藏鹿的地方,找不到这头鹿,还以为自己刚才是做了一场梦。

这个樵夫砍好柴,在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向人诉说着这件事。有个过路人听到了,就按照樵夫讲的话,找到了这头鹿,把它拿回去了。

过路人回家以后,很是得意,告诉妻子说:

“刚才有个樵夫做梦打死了一头鹿,但忘记了藏鹿的地方。如今被我找到了,这个樵夫做的是真梦呀!”

妻子听了,露出一副疑惑的神色,说:

“大概是你做梦看见有个樵夫得到一头鹿吧?哪里有什么樵夫呢?如今你真的得了鹿,还不是你的梦真吗?”

丈夫不愿和妻子争辩,说:

“我根据樵夫讲的话得到了鹿,还管什么他做梦还是我做梦呢?”

再说樵夫回到家里,不甘心自己失去鹿,老是想着这件事。当天晚上,他真的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藏鹿的地方,还梦见了找到鹿的那个过路人。第二天清早,他就根据梦中所看见的情况,寻到那个过路人的家中,果然找到了这头鹿。于是,两个人为争夺这头鹿,吵了起来。

两人闹得不可开交,只好告到专管法令、诉讼的士师那里,请求判决。

士师听了两人申诉的情况,对樵夫说:

“你当初真的得到了鹿,却胡说是梦;等到真的做梦看见了鹿,又胡说是真事。过路人真的拿走了你的鹿,你又跟他争夺鹿。可是,过路人的妻子又说,是梦中认取了别人的鹿,可见没有什么人真的得到过鹿。而如今又确实有这头鹿,那就一人一半吧。”

这个案子上报到郑国国君那里。郑国国君觉得这事很可笑,说:

“哈哈!恐怕士师也在做梦给别人分鹿吧!”

一天,郑国国君和国相谈起这个案子,询问国相的意思。国相说:

“梦和不梦,我也辨别不清。想辨别究竟是觉醒还是做梦,只有黄帝和孔子才能做到。如今黄帝和孔子都死了,还有谁分辨得清呢?姑且按照士师的判决就可以了。”

后来,“蕉(指柴草)鹿梦”这个典故,用来比喻虚幻迷离、得失无常,以及糊里糊涂、犹如做梦的状况。(戈智)

《列子·周穆王》

险于蕉鹿成语是什么意思?

蕉鹿之梦:蕉鹿之梦指人把真事看作梦幻,用于作主语、宾语。

典源《列子古注今译》卷三〈周穆王篇〉 郑人有薪于野者,偶骇鹿,御而击之,毙之。

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

人生事事无痕过,蕉鹿何须问是非请问“蕉鹿”指的是什么?

有一个郑国人,一天在野外砍柴,忽见一只鹿慌忙地跑过来,大概是被猎人追得急了,也许还受了一些伤,跑得不太快。

这人乘机赶上去,一扁担将它打死了。

他怕猎人追来发现,就把死鹿藏在一个洼坑里,上面“覆之以蕉”(盖上一些大麻),这样藏好以后,就若无其事地继续砍柴。

天快黑了,并没有什么人来,他很高兴,就准备把死鹿连同砍得的柴,一块挑回去。

可是,这时他忘了藏死鹿的地方,只记得那上面是覆盖着大麻的,找来找去,到底没有找到。

最后他想:“恐怕我根本并没有打到过什么鹿,也根本并没有把它藏在什么大麻下面,一定是我做了这么一个梦罢了!

” 由于这个故事,有人就把恍惚如梦的糊涂事儿,叫做“蕉鹿”(蕉,即枲(xi),是大麻的雄株,也叫枲麻)。

元代洪希文诗:“得非爱惑聪,戏我如蕉鹿。

”糊里糊涂,自己欺骗自己,就可以叫做“蕉鹿自欺”。

九和香蕉的成语?

解答:谜面九和香蕉的成语,谜底是:九牛一毛、蕉鹿之梦。

资料延伸 九牛一毛

基本释义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相关例句

1.他所捐赠的钱物只是他财产的九牛一毛。

2.这些钱对于一个百万富翁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3.知识永无止境,个人所学如九牛一毛。

反映郑国聪明才智的成语出了郑人买履,买珠还椟外,还有那些?

1子产的失察

郑州人都知道,春秋战国期间,斯地有个政治家子产,前后经历四代君主,执掌郑国权柄达二十多年,一时声望无比.

子产为相的最大政绩就是奉行了因才使任、宽猛相济的政治路线,使国人相对安居乐业,各得其所.

然而,子产万万没有想到,因为他的一个小小失察,却构成了一个成语经典“得其所哉”,流传了两千多年.

孟子《万章篇》记载:“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蓄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为子产智?子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饶是子产何等精明,何等知人善任,却还是被家中的宵小愚弄了一回.看看孟子描述的多么生动,吃了你子产的鱼,还要笑话你不智!

可见,用人得当,对下属绩考得准,是所有执政者的要务.

2弦高的精明

帮助郑国守城的秦军将领密告秦穆公,已经把住了郑国北门,公可领军来袭,与我里应外合,把郑国拿下.不料郑国商人弦高在去洛阳做买卖的途中,恰遇到了偷袭的秦国军队.他急中生智,一面假装郑国使者,用四张熟牛皮和和十二头牛犒劳秦军,暗示你们的阴谋已经败露了,好在商品都是现成的;一面速派随从回郑报警.郑穆公接到警报,赶忙来到北门守城的秦军营中查看,但见秦军结束停当,厉兵秣马,正准备动手了.好在弦高的示警,让秦军的一场弥天大阴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关于这个事件,《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这便是成语“厉兵秣马”的来历.

作为商人,弦高在国家危难之时,能做出如此机智大义之举,也称得上是国家的“红色商人”了.但是,郑国的君主让秦军来帮助守城,无异于引狼入室,这才是真正发人深省的.国家当自强,岂可把安危托庇于他人之手!

3不自量力者戒

唐代汪遵有一首《咏息国》:“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衔怨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批评了息国夫人在国破后不能全节.汪遵这诗写得不是十分公允.

息国原本很弱小,息国夫人嫁来后努力规劝息侯勤政,亲贤,奖耕,兴农,励商.息侯听了夫人的劝导,有了一番作为,才使息国慢慢地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问题就出在息国同郑国的关系处理上.息国与郑国有些争端,息侯没有采取谈判协商的方式来解决,而是贸然出兵攻打郑国,结果是自讨没趣,被郑国打了个落花流水,从此息国的国力衰退,每况愈下,最后被楚国灭了.息夫人被楚王掳去后,三年不说话,最终自尽而死.

关于息国的问题,《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词,不察有罪,此五不韪也.”

这就是成语“不自量力”的来由.让人扼腕的是,息国如果能够审时度势,采取不卑不亢、和衷共济的外交方针,事情的演变发展过程也许会是另一种态势.当然,息夫人的遭遇和结局也成了千年一叹,说不定,还是戏剧家们的好题材呢.

4子产的大义

子产不愧为大政治家,在国家之间的事务交往中大义凛然,声威赫赫.有一回,他奉使出访晋国,晋平公借口为鲁国国丧志哀,摆起了大国的架子,把子产一行晾在一边不予理睬.子产当即命令随行军伍将晋国宾舍的围墙拆掉,车驾长驱而入.晋国司空闻报,大吃一惊,忙不迭赶到宾舍向子产问责.子产慨然应答,郑国虽小,但不失礼仪,带来许多礼品要献给贵国.然而,你们不搭理我们.倘若这些贵重物品受到损伤怎么办?记得你们晋国在从前的文公时代可不是这样的,待客周到、热情,现在怎么变成这样!晋平公听说后,大惭,慌忙认错,重修宾舍款待子产.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这就是成语“宾至如归”的起由.

这件事,也足可看出子产的政治家风度,不畏强国,大义凛然,在外交事务中进退有据,有礼有节.

5班荆道故

申公犯罪后偷偷地跑了,有人告发,说是其女婿伍举泄密放跑的.伍举恐慌,便躲到郑国来了.到了郑国后,伍举心里仍然不踏实,认为郑国太弱小,不足以庇护自己,就想躲到大国晋国去.恰在此时,伍举的好朋友、蔡国的大夫声子出差晋国路过郑国,偶遇了伍举.于是,两人便铺开荆条,席地而坐,吃点东西,畅叙友情.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了这件事:“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

这就是成语“班荆道故”的由来.

6善卖不善买

楚国的珠宝商人在郑国开市,把一颗名贵的物品装置在精美的匣子里.一位顾客被华美的包装所吸引,便慷慨地买下了这件物品.可是,他只拿走了空空的包装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从而怡笑大方了两千多年,也留给后人一个 “买椟还珠”的成语.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录了这件事:“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在韩非子的笔下,这薰香的匣子是够华丽精美的,真吸引人们的眼球.可是,注重内涵的人们啊,是决不会仅仅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的.

7得失如梦

《列子.周穆王》记载了一件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也.”

这个典故说的是一个在野郊砍柴的郑国人,遇到一只受伤奔来的鹿,便把它击杀后藏匿在一个坑洼里,并且用蕉叶覆盖好.可是,后来他再去寻找藏鹿之处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于是,他便以为,这不过是个梦而已.

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称作“蕉鹿梦”,寓义人生得失,只在梦幻之间.

成语“蕉鹿自欺”也是取材于这个典故,比喻糊里糊涂地把自己欺骗了.

8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记郑大夫烛之武见秦穆公,要求秦军停止进攻郑国,郑国今后可以作为东方之路上的居停主人招待来往的秦国使者:“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东道主”这个典故的出处就在这里.于此也可见,郑国从来不乏智辩之士;中原大地,历来便是好客之乡.

9包藏祸心

典出于《左传.昭公元年》:“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这则典故说的是郑国大夫公孙段将女儿嫁给楚国公子围,楚国欲乘迎亲之机出兵郑国将其吞并了.郑国国相子产识破了楚国的险恶用心,乃派大夫子羽拒绝了楚国的无理要求,并严正指出,你们这种举动就是包藏祸心,我们绝对不能容忍.

这也是成语“包藏祸心”的出处.

这则典故给出了一个深刻的启示:对于亡我之心不死的敌人,永远要警惕啊.我们要做的头等大事便是富国强民,居安思危,不给敌人以任何可乘之机.

10

过去,郑国有个性情急躁的人,射箭不中箭靶,就把箭靶撕碎,下棋下不赢,就咬棋子.有人劝他说:“这并不是箭靶和棋子的过错,何不反

过来想一想,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他根本听不进去,终于因为这急躁的毛病死掉了.

尘土梦蕉中鹿寓意?

我只知道蕉鹿,不知道是不是你问的这个。

好像列子里有一则蕉下覆鹿的故事。

说的是一个人打猎到一头鹿,用芭蕉叶盖着藏住,结果找不到了,就以为是做梦。

晚上回家之后这个人梦到有人把他的鹿拿走了,就以为是真的,跑到衙门去告梦里拿走鹿的人。

后来蕉鹿大约是比喻梦幻与真实层层叠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分不清楚的意思。

结合尘土梦这个说法,我觉得你问的这句可能是来自于这个故事的。

蕉鹿之梦其他应用

组词

蕉组词鹿组词之组词梦组词

笔顺笔画

蕉笔顺笔画鹿笔顺笔画之笔顺笔画梦笔顺笔画

近义词

蕉近义词鹿近义词之近义词梦近义词

反义词

蕉反义词鹿反义词之反义词梦反义词

蕉鹿之梦成语接龙

正接

梦笔生花梦断魂劳梦断魂消梦魂颠倒梦幻泡影梦见周公梦里蝴蝶梦劳魂想梦里南柯梦寐不忘梦寐以求梦熟黄粱梦往神游梦想不到梦想颠倒梦想神交梦中说梦

反接

覆鹿遗蕉覆鹿寻蕉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蕉鹿之梦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按劳取酬不拔一毛碧瓦朱檐不足为意瞋目切齿昌亭旅食东冲西决荡魂摄魄格不相入感恩戴义尽如人意看朱成碧罗曼蒂克令人钦佩眇乎其小清尘浊水千唤万唤去末归本柔枝嫩叶徒废唇舌天下乌鸦一般黑先即制人一尺水十丈波移风崇教忧国爱民一哄而上益无忌惮越俎代谋志冲斗牛走肉行尸赞声不绝咋咋唬唬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jiaoluzhimeng14372.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