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二百五的意思二百五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二百五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二百五
拼音: èr bǎi wǔ
频率: 常用
年代: 近代
词性: 贬义词
结构: 复杂式
解释: 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语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骂人。
典故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成语示例:王朔《空中小姐》:“你还别跟我耍~。"
英文翻译: a stupid person

二百五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百九六和二百五的来历?

一、苏秦是战国时有名的纵横家代表人物,主张联合当时的六国共同抗击秦国,因而身佩六国相印。后来,他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有位大臣替齐王出了一个主意,让齐王编造苏秦的罪名,车裂苏秦的尸体,并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悬赏千金,寻找杀手。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功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既然如此,这一千两黄金,由你们四人平分好不好?”四人齐说“好、好”,“那你们每人分多少呢?”齐王又问。四人齐声回答:“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这是“二百五”流传最广的来历,也是我在博文中所讲的来历。

二、有一则故事说,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发奋苦读了大半辈子,可还是中举无望,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结果膝下反倒喜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也过得其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 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婆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平均起来两个都是二百五!

250和520的故事?

250通常是骂人的,二百五嘛,520是我爱你的意思,5我,2爱,1你,谐音嘛

二百五的典故是什么?

“二百五”由来,背后竟然有这么一段历史故事!

由于当时的银子十两为一锭,五百两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正好是半封,正好与半疯谐音,所以人们用二百五形容半疯半傻的人。

人家说二百五是什么意思?

国人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据考证,大致有以下几个可能的来源: 1、源于战国故事。

战国时有一说客,名叫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终于在齐国被杀。

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

”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

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

”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

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

”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2、源于唐朝故事。

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

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拿一根长竿赶开路人。

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人,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

这说明了长安群众对作威作福的官吏的反感。

流传至今,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成了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3、源于民间传说。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

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

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

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儿子写三百,小儿子写二百。

”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 4、源于推牌九。

牌九系一种赌具,其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

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

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5、据某中学语文书记载,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6、从前有一个傻瓜,家道中落。

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尽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少要了8两金子,笨蛋一个。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7、到了现代,据说有人学唱歌星伍佰的歌,怎么也学不象。

别人说他顶多算半个五百8、山东滕州方言“半熟(读作‘半浮’)”就是“二百五”的意思,这里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称为“半熟(读作‘半浮’)”。

9.据说相对于智商而言每个人都有一个愚蠢指数.一般人的愚蠢指数在两百左右,只要我们稍不留神就会升到二百五,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犯些小错误.而象那些杀人犯的愚蠢指数就高的吓人,甚至在两万,二十万,二百万......

250有什么典故?

典故: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

二百五是怎么来的?

二百五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来历传说:  源于战国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  源于民间传说: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儿子写三百个,小儿子写二百个。”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源于推牌九:  牌九系一种赌具,其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源于智商IQ:  IQ的意思其实就是智商,是衡量智力的一种指数,其最高指数为250。在140以上者接近极高才能(国外常把这种人称为“天才”),120~140者为很高才能,110~120为高才能,90~110为正常才能,80~90为次正常才能,70~80为临界正常才能,60~70为轻度智力孱弱,50~60为深度智力孱弱,25~60为亚白痴,25以下者为白痴。正常智力的界限为智商90~110。常理来说,正常的测智商的题库,能达到140的,就已经算是天才了,而据说爱因斯坦的IQ达到了180,所以250的智商,可以说是超天才。又有人说,天才和精神病只有一线之差,所以,250这个几乎无人可及的境界,更多的就是用来形容笨蛋了(有些人被形容为爱因斯坦,意思为他的话语行为是我们这些普通智力的人无法理解的,不是天才就是蠢材)。  其他说法:  据某中学语文书记载,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从前有一个傻瓜,家道中落。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金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少要了8两金子,笨蛋一个。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到了现代,据说有人学唱歌星伍佰的歌,怎么也学不象。别人说他顶多算半个五百。  山东枣庄、微山、江苏徐州方言“半熟(读作‘半浮’)”就是“二百五”的意思,这里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称为“半熟(读作‘半浮’)”。话说“二百五”  “二百五”不是一个很古老的词,不用说《尔雅》、《说文》、《康熙字典》不载,即便《辞源》、《辞海》也不见踪迹,只有《现代汉语词典》收有词条,却也未标明出处,只提示了一句“[方]半瓶醋。”“半瓶醋”出自元杂剧《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清代《石头记》六十四回有:“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何谓“半瓶醋”,即“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比喻一知半解却好人前卖弄,也叫“半吊子”。其实,《现汉》只说对了一半,且拐了一个“弯儿”。“二百五”说的是“钱数”,与“半吊子”的关系更密切些。  如同“马大哈”源于马三立的相声《买猴》,俗语“二百五”的“根儿”恐怕也要从文艺作品中去寻。在稍早的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发表于1903年-1905年)第八十三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制作了由张石川执导的电影短片《二百五白相城隍庙》。丁楚鹤出演主角“二百五”,这个第一次走进上海的农民,由于不懂规矩,傻气四溢,闹剧不断,被演得惟妙惟肖,给人印象极深,此后“二百五”不胫而走,流行各地。1924年,陈独秀在《收回教育权》一文中言及“二百五”。1949年,上海大同电影公司又摄制了电影《二百五小传》,描写一位正直憨厚、爱打抱不平的评戏艺人,其绰号“二百五”。此后,“二百五”的“名气”更大,几乎传遍全国。  另外,据著名戏剧人翁偶虹说,早年昆曲本有《蝴蝶梦》演绎庄子幻化故事。梆子改名为《大劈棺》,增添了“二百五”、“三百三”两个灵童角色,颇有噱头,反胜昆曲。京剧《蝴蝶梦》基本翻自梆子,筱翠花(于连泉)挑班演出不见出色。上海名丑刘斌昆重新塑了“二百五”这一角色,独创漆布长衫、坎肩、小帽,酷肖纸质,其功夫极深,被抱出场后,鹄立椅上,右手拿烟袋,左手弯胸前,历时一刻,身无少动,观众诧为奇技,直呼其“纸人”。京剧《蝴蝶梦》有一对白:杂扮童儿道:“什么人鸡毛喧叫?呀,这个人好像我二百五十大钱买来的童男,怎么活了?不要紧,待我叫他一叫。特(忒),二百五。”童男答道:“怎叫我二百五……你买的是纸的,我是个人,怎会一样?”  “二百五”就是二百五十文大钱,就是“半吊子”。(但是实际上一吊钱是一千文,半吊子就是五百文了。)从以上分析来看,猜测“二百五”一词很可能产生于晚清民初。至于“半吊子”,可能就更早一些了。  楚剧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声腔剧种,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由清代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1926年改称楚剧。楚剧有一出传统小戏就叫《半吊子卖鞋》,是搬演一个绰号“半吊子”的鞋匠腊月三十卖鞋过年的故事。说明那时就有“半吊子”一说。  二百五是“二杆子、半吊子、无所不至”几词各取词头“二、半、无”谐音而成,是一句骂人很重的话。

二百五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来历传说:  源于战国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  源于民间传说: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儿子写三百个,小儿子写二百个。”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源于推牌九:  牌九系一种赌具,其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源于智商IQ:  IQ的意思其实就是智商,是衡量智力的一种指数,其最高指数为250。在140以上者接近极高才能(国外常把这种人称为“天才”),120~140者为很高才能,110~120为高才能,90~110为正常才能,80~90为次正常才能,70~80为临界正常才能,60~70为轻度智力孱弱,50~60为深度智力孱弱,25~60为亚白痴,25以下者为白痴。正常智力的界限为智商90~110。常理来说,正常的测智商的题库,能达到140的,就已经算是天才了,而据说爱因斯坦的IQ达到了180,所以250的智商,可以说是超天才。又有人说,天才和精神病只有一线之差,所以,250这个几乎无人可及的境界,更多的就是用来形容笨蛋了(有些人被形容为爱因斯坦,意思为他的话语行为是我们这些普通智力的人无法理解的,不是天才就是蠢材)。  其他说法:  据某中学语文书记载,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从前有一个傻瓜,家道中落。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金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少要了8两金子,笨蛋一个。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到了现代,据说有人学唱歌星伍佰的歌,怎么也学不象。别人说他顶多算半个五百。  山东枣庄、微山、江苏徐州方言“半熟(读作‘半浮’)”就是“二百五”的意思,这里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称为“半熟(读作‘半浮’)”。话说“二百五”  “二百五”不是一个很古老的词,不用说《尔雅》、《说文》、《康熙字典》不载,即便《辞源》、《辞海》也不见踪迹,只有《现代汉语词典》收有词条,却也未标明出处,只提示了一句“[方]半瓶醋。”“半瓶醋”出自元杂剧《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清代《石头记》六十四回有:“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何谓“半瓶醋”,即“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比喻一知半解却好人前卖弄,也叫“半吊子”。其实,《现汉》只说对了一半,且拐了一个“弯儿”。“二百五”说的是“钱数”,与“半吊子”的关系更密切些。  如同“马大哈”源于马三立的相声《买猴》,俗语“二百五”的“根儿”恐怕也要从文艺作品中去寻。在稍早的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发表于1903年-1905年)第八十三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制作了由张石川执导的电影短片《二百五白相城隍庙》。丁楚鹤出演主角“二百五”,这个第一次走进上海的农民,由于不懂规矩,傻气四溢,闹剧不断,被演得惟妙惟肖,给人印象极深,此后“二百五”不胫而走,流行各地。1924年,陈独秀在《收回教育权》一文中言及“二百五”。1949年,上海大同电影公司又摄制了电影《二百五小传》,描写一位正直憨厚、爱打抱不平的评戏艺人,其绰号“二百五”。此后,“二百五”的“名气”更大,几乎传遍全国。  另外,据著名戏剧人翁偶虹说,早年昆曲本有《蝴蝶梦》演绎庄子幻化故事。梆子改名为《大劈棺》,增添了“二百五”、“三百三”两个灵童角色,颇有噱头,反胜昆曲。京剧《蝴蝶梦》基本翻自梆子,筱翠花(于连泉)挑班演出不见出色。上海名丑刘斌昆重新塑了“二百五”这一角色,独创漆布长衫、坎肩、小帽,酷肖纸质,其功夫极深,被抱出场后,鹄立椅上,右手拿烟袋,左手弯胸前,历时一刻,身无少动,观众诧为奇技,直呼其“纸人”。京剧《蝴蝶梦》有一对白:杂扮童儿道:“什么人鸡毛喧叫?呀,这个人好像我二百五十大钱买来的童男,怎么活了?不要紧,待我叫他一叫。特(忒),二百五。”童男答道:“怎叫我二百五……你买的是纸的,我是个人,怎会一样?”  “二百五”就是二百五十文大钱,就是“半吊子”。(但是实际上一吊钱是一千文,半吊子就是五百文了。)从以上分析来看,猜测“二百五”一词很可能产生于晚清民初。至于“半吊子”,可能就更早一些了。  楚剧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声腔剧种,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由清代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1926年改称楚剧。楚剧有一出传统小戏就叫《半吊子卖鞋》,是搬演一个绰号“半吊子”的鞋匠腊月三十卖鞋过年的故事。说明那时就有“半吊子”一说。  二百五是“二杆子、半吊子、无所不至”几词各取词头“二、半、无”谐音而成,是一句骂人很重的话。

250字代表什么意思?

250字代表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傻到极点。250”是贬义的意思,经常用来骂人呆傻、不靠谱。

日常生活中,“二百五”往往指那些傻里傻气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但“二百五”的由来说法不一。

一说来源于战国故事。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在城内外贴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

袁腾飞《两宋风云》中解释:古代称500元为一封,250元是半封。即为“半疯”。

二百五其他应用

组词

二组词百组词五组词

笔顺笔画

二笔顺笔画百笔顺笔画五笔顺笔画

近义词

二近义词百近义词五近义词

反义词

二反义词百反义词五反义词

二百五成语接龙

正接

五尺竖子五步成诗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五车腹笥五尺童子五尺之童五尺之僮五毒俱全五冬六夏五窦联珠五大三粗五短三粗五短身材五典三坟五鼎万钟五斗折腰五风十雨五方杂处五方杂厝五谷不分五谷不升五谷丰登五谷丰稔五谷丰熟五鬼闹判五光十色五花八门五行并下五行八作五花大绑五侯九伯五行俱下五合六聚五黄六月五侯蜡烛五侯七贵五湖四海五积六受五脊六兽五角六张五经扫地五讲四美五羖大夫五零二落五雷轰顶五陵豪气五陵年少五劳七伤五痨七伤五陵英少五里云雾五类杂种五马分尸五马六猴五零四散五里雾五里雾中五内俱崩五内如焚五抢六夺五亲六眷五雀六燕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五日京兆五色缤纷五十步笑百步五石六鹢五世其昌五申三令五色无主五体投地五味俱全五虚六耗五心六意五星连珠五星联珠五音不全五言长城五音六律五颜六色五月披裘五月粜新谷五藏六府五脏六腑五子登科五洲四海

反接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不可无一,不能有二曾无与二丁一卯二的一确二丁一确二独一无二贵贱无二划一不二金钗十二君命无二连三接二略知一二三分天下有其二矢死不二誓死不二矢心不二三下五除二说一不二数一数二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矢忠不二三占从二头一无二唯一无二闻一知二一般无二一分为二一家无二有死无二一是一,二是二一心无二有一无二一则一,二则二足尺加二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一不达其二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一未睹其二知其一未知其二至死不二之死靡二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止知其一,未知其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二百五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拔丁抽楔卜昼卜夜操之过激捣枕捶床都中纸贵地主之谊恩不放债风行草从耕耘树艺金石丝竹节衣缩食开口见喉咙盲风怪云摩肩如云拈花惹草喔咿儒睨浅尝辄止轻浪浮薄是非人我溯流穷源嗒然若丧韬曜含光吞云吐雾五窦联珠夏雨雨人一发而不可收又红又专妖魔鬼怪饮血茹毛自救不暇足食丰衣主心骨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erbaiwu7278.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