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若屈的意思大直若屈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大直若屈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大直若屈
- 拼音: dà zhí ruò qū
- 频率: 一般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主谓式
- 解释: 直:正直;屈:理亏。很正直的人表面好像枉屈。
- 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
- 典故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荀爽传论》:“观其逊言迁都之议,以救杨、黄之祸,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 成语示例:
- 英文翻译:
大直若屈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功若大富若?
仿照前面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后面应该是大功若过、大富若贫。
大智若愚是出自于宋代苏轼的《贺欧阳修致仕启》。原句为: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意思是很有胆量的人不露声色,表面上好像胆小;很有智慧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
大巧若拙是出自于《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原句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句话的意思是:正直的人像屈服,灵巧的人像愚笨,有口才的人像迟钝,指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显露自己。
大功若过、大富若贫、大奢若俭。
大严若讷是什么意思啊?
大严若讷什么意思啊?《老子》四十五章有:“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疑“大言若”应为“大辩若讷”。
辩:口才好;讷(nè)言语迟钝。
意为:极直却似弯曲,极巧倒像笨拙,口才极佳反而如同言语迟钝。
说明高才大智都是含蓄的,并不轻易显示在表面上。
参考:《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意为君子要言语谨慎,而做事要勤奋敏捷。
意谓君子要少说多做。
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辩若若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意思是: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以及第四十五章,其内容分别为: 1、第四十一章原文内容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2、第四十五章原文内容: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大成若缺和光同尘什么意思?
《道德经》有云: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这一章中,老子提出了五种情况,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老子通过这些举例告诉我们看事物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看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必须透过表面去看事物的本质。
大成若缺和光同尘的意思:最大的成就是带有缺憾的 ,不能完美,因为物盛则衰。一个人要谦虚做人,隐藏锋芒,和光同尘。
大成若缺的意思是说大的完美好像有缺憾
和光同尘,汉语成语,拼音是hé guāng tóng chén,意思是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出处老子《道德经》。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①。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②。
【译文】
天下最美好的东西似乎也有欠缺,但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天下最充实的东西好像也很空虚,但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笔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像是不善言辞的。清静可以克服扰动,寒冷可以克服炎热。做到清静无为才可以统率天下。
大成若缺和光同尘的意思:最大的成就是带有缺憾的 ,不能完美,因为物盛则衰。一个人要谦虚做人,隐藏锋芒,和光同尘。
和光同尘到底是什么意思?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世相同。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出处《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和光同尘是什么意思?解释为:与光合二为一,化为俗世的尘土一般,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才能,温和的光芒与尘土一样不张扬,顺应时势,屈伸舒缓,敛鳞藏翼蓄志待时,随时关注风云变幻。谁能告诉我,和光同尘是什么意思?和光同尘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大成若缺,和光同尘”意思是指最大的成就是带有缺憾的 ,不能完美,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是褒义词。对别人要有宽恕之量,对谤语要有忍辱之量,对忠言要有虚受之量,对事物要有容纳之量。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五十六章》。
原文节选: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大成若缺、和光同尘的意思:
1、大成若缺指最完美的事物,好似有残缺一样。出自《道德经》之四十五章,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和光同尘意思是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和:使平和。同:混合。和光:混合、调和各种光泽,使得不光耀突出;同尘:与尘世相同。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出处老子《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造句:
1、李老自从遭到挫折之后,就不再抛头露面了,和光同尘,默默地度过了二十多来。
2、作为一个干部,应该有标新立异的进取心,和光同尘,是不足取的。
3、岳兄,这世间有些事情还是和光同尘的好,若是说的太过明白,有时候反倒害了自己!
大成若缺,和光同尘:最完美的事物,好似有残缺一样;蕴藏自己的光彩,把自己混同于尘世之中。
“大成若缺”出自春秋战国老子《道德经》》之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释译:最完美的事物,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躁动可以克服寒冷,清静可以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和光同尘”引申自春秋战国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原文: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释:有智慧的人不会夸夸其谈,夸夸其谈的人没有智慧;堵塞沟通知识的穴窍,关闭传递知识的门窗;挫掉自己的锋芒,解脱自己的纷扰;蕴藏自己的光彩,混同自己于尘世之中;这就叫做高深微妙的玄同。
所以既不可能跟他亲近,也不可能跟他疏远;既不可能使他获利,也不可能使他受害;既不可能使他尊贵,也不可能使他卑贱,因此,就为天下人所重视。
守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时,也大致可以说“大音希声,大道无形”,相当于老子所谓“道隐无名”。古今学者对于“大音希声”的理解,大致有六种解释:
1、认为这是说最大的声音是没有声音的;
2、认为这是说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是稀疏的;
3、认为“希声”即“无声”,是在蕴酝“大音”;
4、认为“大音希声”乃天乐,是不能用耳朵去听,而是去感悟用那永恒和谐的庞大“天乐”;
5、认为“大音”即合道之音,主要是指对声音情感的超越。
6、认为没有声音就是最强音,即什么都不说,就是最好的。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都是出自《老子》,只是出现的章节不同,具体如下:
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出自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其全文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善成。
(2)白话译文如下:
上士听了道,勤奋去实行;中士听了道,将疑而将信;下士听了道,反加以讥笑——不被他们笑,不成其为道。古话说得好:光明的道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岖;高尚的德好像河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强的德好像懦弱,充实的德好像空虚;最洁白的好像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 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大道隐匿,没有名称,却唯有道善于始生万物,又善于去完成。
2、“大巧若拙”
(1)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2)白话译文如下: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3、“大智若愚”
(1)出自《老子》《周训》中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白话译文如下: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真正有才智的人表面上像愚笨的。是因为有德,不去计较而已。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
扩展资料
当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时,也大致可以说“大音希声,大道无形”,相当于老子所谓“道隐无名”。古今学者对于“大音希声”的理解,大致有六种解释:
道德经大成若愚全文?
即大成若缺。源自道德经。 全文是:……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意思是:……最美好的东西好象残缺了什么,但是它的作用不会停止。最充盈的东西好象空虚,但是它的作用不会穷尽。最正直的东西好象弯曲,最灵巧的东西好像笨拙,最雄辩的人才好象口吃,最大的赢利好象亏本。沉静战胜浮躁,寒冷战胜炎热。清静无为可以成为天下的君长。
道德经第45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天下正
你若渡人天必渡你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的下一句意思?
【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以为天下正。【出处】老子《道德经》。【译文】最完美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是它的作用却是永远也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却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像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一样;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能够战胜扰动,寒冷能够战胜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能成大事的人好像有缺点一样,这样的人才得到一个天下就会清明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内涵是否一致?
内涵不一样。
1、大智若愚:
意思就是,许多才华出众的人,在处理很多日常事物的时候,让自己显得很傻很迟钝,很吃亏的样子,但是在事关自己的根本利益的大事上却能做得很出色很成功。
大智若愚出自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
译文: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象愚笨。
大智若愚用来形容现实生活中一些非常低调、厚积薄发的人。
2、大巧若拙:
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
大巧若拙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 成 若 缺 , 其 用 不 敝 ; 大 盈 若 冲 , 其 用 不 穷 。
大 直 若 屈 , 大 巧 若 拙 , 大 辩 若 讷 。
躁 胜 寒 , 静 胜 热 , 清 为 天 下 正 。
”
译文:最圆满好似欠缺,可是它的作用不会败坏。
最充实好似空虚,可是它的作用不会穷竭。
最正直好似枉屈,最灵巧好似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会辩说。
急走能战胜寒热,安静能克服暑热。
无为清静可以做天下的首领。
大巧若拙用以形容一些深有城府但不愿意显露自己的人。